口吃的我们,如何正确建立自己的边界感?
“李老师,请问该如何矫正口吃?我口吃有十几年了,口吃让我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我每次看到同事和朋友流利地说话,我就非常羡慕他们。
我感觉我有些边界不清,有时候,经常帮别人的忙,时间长了,我就很累,如果达不到别人的期望,我就会被别人误解,我感觉这样活得很累。
李老师,该如何改掉口吃?又该如何正确建立自己的边界呢?我不想这样下去了,我不想一直活在别人的要求中,我就想活出自由的自己。”
这是我们今天的咨询中,一个咨询者问的问题。
首先,我是很理解这位咨询者的感受,因为,以前的我也是这样的人。为了得到别人的好感,而毫无原则地委屈自己迎合他人。
最后,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且竟是被对方欺骗、利用、伤害。
而一旦,我们有一天没有为对方做的很好,对方反而会数落我们。好像是我们为他做事情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一次次地我们变得很脆弱,很无助,很没有自己。
一个没有自己原则的人,就会成为别人欺负、伤害、欺骗的对象。
是什么让我们没有原则?
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原则的?
我们为什么没有原则?
是什么让我们没有原则底线的呢?
是口吃吗?是内心需要吗?还是其他?
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活得洒脱和开心?又有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
所以,对于我们口吃者来说,这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说话口吃,我们怕自己出现口吃,而被别人耻笑。我们也不想被一次次地否定;我们不想被孤立;我们不想不想被打击伤害。
我们需要别人的肯定、信任、陪伴。
所以,为了不被别人孤立和伤害,我们不断地通过迎合别人来乞求被看到,被鼓励和肯定。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就是我们开始没有原则底线的开始。
可悲吗?
可悲,而这就是我们大部分口吃者的生命,所以,每当我看到咨询者诉说着自己的经历时,我心中心疼着他们的过往,心疼着过去的自己。
这就是我们口吃者的生命,口吃,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说话,而且还影响了我们的思想。
所以,树立正确的边界感,是我们矫正口吃的重中之重。
#1
什么是边界感?为什么树立正确的边界感?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边界感的概念。
什么是边界感呢?
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
即,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他可能会无意识地常常把自己的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该有的界限,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简单地理解就是:欠缺边界感的人,是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他人的事情,经常会在没有被邀请的情况下来干涉他人及他人的事情。
比如,我们看到别人正在做一件事情,做的非常地吃力,这个时候,我们直接介入进去,帮他完成了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这样做回给对方带来困惑的。
一方面,对方这个时候或许正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把它做好,而在你看来,他是非常吃力地做着,你的突然介入,会让对方感到你的不礼貌。
二是,对方并没有向你求助,所以,你不但得不到对方诚意的感谢,而且还会说你多管闲事。
三是,如果,我们每次都这样主动帮助别人,时间长了,我们会帮助对方养成一个被动的习惯。即,遇到事情,不需要自己主动,会有人来主动帮他完成。
尤其是第三点的影响是很大的。
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你会给对方养成一个你帮他是天经地义的习惯。
给对方带来的影响:使对方丧失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了该在上么时候伸出帮助的手是很有意义的。
不然,你会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一,你的好意,别人往往不珍惜。
二,你会丧失自己,成为别人做事情的工具。
三,你会活得越来越累,越来越廉价,越来越没有价值。
那么,如果,你建立了自己正确的边界感,你会有以下三个好处:
一,别人会珍惜和感动你的付出。
二,别人会尊重你,相信你。
三,你活得越来越轻松、自由、快乐,而且活得越来越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做自己,尊重自己。
#2
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去帮
先说一个观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善良,都愿意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但是现实中,我们能够为别人做的极少极少,莫说别人,就是我们为自己做的都是非常有限的。
要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比如,我们养育孩子这件事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开始教孩子一些知识,比如说话,认字,数数,叫人,是非观念等等。
但是,孩子9岁以后,我们就需要换另一种角色了。
我们需要从教育孩子的父母角色转换到倾听和引导、肯定孩子的支持者,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我们用心地理解和相信。
不然,他会给我们反着来,有孩子的父母或者身为孩子的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优秀。我们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去教导或者训斥,对不对?
父母这样做,对不对呢?
在他们的认知里是对的,但是如果站在孩子和人性来说,这是不对的。
因为,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说了算,教了也没用。
孩子需要试错,更需要试错后的后果。
孩子只有尝到了后果,我们不需要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就已经受到了教育。
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现实的教育也是必须的。
正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成人的世界,没有教育,只有筛选。
我们小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有些是需要我们做的,有更多的是需要现实来做的,剩下的是需要孩子自己来做的。
所以,这个边界感,我们一定要知道。
再比如,我每天咨询中,有的问题是我回答的,我回答;不是需要我做的事情,我不会做。
咨询者说我很难,我没有动力。
这个是咨询者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动力是跟自己有没有受够口吃有关。
训练的模式和改变的方法,这是我要做的事情,我在咨询中回答。
再比如,有的咨询者说:老师,我没有时间训练。
这个依旧不是我要做的事情。
我要做的事情,在咨询中,就是问问题及回答问题。在训练中,就是手把手训练学员。
有界限,既是在清晰自己,又是在清晰别人。
#3
有了清晰的边界感,才算有了自己
很多人说,矫正口吃很难。
难在哪里?
可能有人会说:难在没有正确的方法上。
说的很对,但不全面。
正确的矫正方法是很重要,但是,它并不是矫正口吃的根本。
而是不敢去尝试。犹如,建立清晰的边界感一样,我知道很多人都想要有自己的边界感,但是不是说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
他不经过没有清晰边界感所带来的伤害,没有受够这个伤害,他是不会狠下心来建立边界感的。
因为,要选择建立边界感,就代表着他必须要放弃一些、付出一些。
我们矫正口吃也是一样,你没有受够口吃给你带来的痛苦,我是不会收你的,因为,只有如此,你才符合矫正口吃的要求。
要想拥有,先问问自己痛到何处了?
END
如果,你有口吃;如果,口吃给你带来了影响;如果,你想要改掉它且已做好了付出的准备,可以随时找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