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方式延长续航?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为了使电动汽车在两次充电间行驶尽可能远的里程,它们的电池需要“装”上足够多的电。一种选择是锂金属电池,它的阳极是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这是锂金属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比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储能能力,而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是石墨。尽管相比于石墨,锂金属能储存更多的能量,但也老化得更快,因而限制了锂金属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次数。但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充电方式,它能恢复受损的材料,从而显著延长电池的寿命。
一个可充电的锂基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锂离子会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来回移动。然而,对于锂金属电池而言,这个过程会使小块的锂金属逐渐从阳极基体剥离,从而在电池中形成微小的“锂岛”。这些与阳极分离的锂金属被称作孤立锂(isolated lithium)。此前,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孤立锂已经丧失了电化学活性。但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孤立的锂岛仍然可以对电池操作做出反应:随电池充电和放电而在2个电极间来回移动。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锂岛可以通过在2个电极间的来回移动,最终回到阳极并与集流体(锂离子电池上汇集电流的组成部分)重新建立电连接。因此,他们想到在电池充满电后,立即让电池轻度放电,或许可以用于“哄骗”孤立锂回到阳极基体。斯坦福大学的材料科学家刘芳(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说:“这就是我们推动孤立锂朝着阳极的方向生长,从而重建电连接的方法。”他们发现,当用这种方式给一个测试电池(阳极为锂金属)充电时,它能完成更多的充电周期(一次完整的充放电过程),比标准充电方式下电池的续航时间长29%。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化学和材料科学家凯尔西·哈泽尔(Kelsey Hatzell,未参与这项研究)认为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锂金属电池的基本原理。“观察孤立锂的动态变化是一项挑战,”她说,“研究人员设计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实验,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他们提出的机制。”不过她也指出,要在实际中应用这项技术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因为这类电池的充电周期仍然没有达到充电电池必须满足的要求——数千次充电周期。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继续发展他们的充电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锂金属电池的寿命。他们也在研究一种充电协议,以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可用性,例如极快速充电。斯坦福大学的材料科学家崔屹(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说:“我认为这项研究是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领域的一个重大发现。而且,它也有可能被推广到整个电池领域。”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欢迎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戳->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