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当代年轻人比起亲戚为何更喜欢与朋友相处,答案就在这里——当代年轻人友情洞察报告

万万没想到,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
亲戚反而没有朋友走得近了。
每到家庭节日聚会,
亲戚间的交流话题似乎永远都是那几个,
不是催婚就是对比几个小辈的工作和收入,
对于价值观不同的亲戚,
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好相处。
而当代年轻人“求质不求量”的友情观,
让他们拥有少而精的友情,
而在“异性知己”是否存在“纯友谊”这一方面,
当代年轻人也有着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当代年轻人的择友观吧!

当代年轻人或许没有能说得上话的亲戚,
但绝对有几个知心好友。
有的年轻人甚至为了逃避节日亲戚的嘘寒问暖,
而选择和朋友去过节。
相比起无法改变的血缘关系,
在一些年轻人眼中,
自由度更高的友情则更能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本质感情。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当代年轻人的密友数量吧!

据调查显示,
81.3%年轻人的亲密好友不超过5个,
8.9%的年轻人会拥有6-10个亲密好友,
但仍有5.2%的人没有亲密好友。
在认识5年以上仍保持联系的朋友方面,
45.6%的年轻人有1-3个认识5年以上仍保持联系的好友,
26.8%的年轻人有4-5个这样的好友,
有6.8%的年轻人没有这样的好友,
看来这种状态的好友真是可遇不可求。

都说知己难得,
那么当代年轻人的朋友都来自哪里呢?
是母校的同学们,
还是工作后的同事们?
答案似乎是二者皆有之,
当代友情最稳定的发源地,
依旧是学校和办公室。

据调查显示,
87.2%年轻人现在的朋友是以前的同学和同事,
其次是现在的同学和同事占比56%,
随着当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排名第三的是社交软件(微博等)认识的网友占比16.8%,
还有4.6%的年轻人能和前任处成好友。
此外还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年轻人,
总是能在奇怪的地方和别人处成好友,
以下是7种“非常规”的友情排名。

据调查显示,
排名第一的居然是素未谋面的人,
排名第二的是意见相差很大的人,
排名第三的是旅行时遇到的人。

年轻人对自己朋友数量的认定,
或许跟自身对友情的需求有关,
大部分的人认为只要能放下防备轻松聊天的都是朋友,
但有的人却认为要在关键时刻能帮上忙的才算朋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代友情的标准吧!

据调查显示,
69.5%的年轻人认为平时不怎么说话,
有事都能帮忙的情况算友谊;
其次是觉得能聊得上天的就算友谊占比67.4%;
排名的第三的是觉得能一起愉快吃饭就算友谊占比62.8%。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对友情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在当代年轻人心中,
有哪些词汇更符合他们对友情的理解呢?

据调查显示,
最符合大家对友情理解的TOP3依次是:
支持、陪伴和互助。

在当代两性关系中,
有人能把朋友处成情侣,
自然也有人能把暧昧关系处成“哥们”,
“异性情侣”的关系一直被许多人质疑。
而在较为开放的现代,
超过一半的单身年轻人都认为男女间是可以存在“纯友谊”的,
“异性知己”这个身份存在即合理。

据调查显示,
60%的男性认为异性间有“纯友谊”,
女性则相对更加传统保守,
只有56%的女性认为异性间有纯友谊。
而在身体力行方面,
74%的男性拥有异性知己,
而女性则有77%拥有异性知己。

为何单身男女对”异性知己”有需求,
抛开可以发展成男女朋友这一方面来说,
在和异性的交往中,
我们似乎更容易了解异性心理,
从而更容易脱单。

据调查显示,
47%的男性和43%的女性认为有异性知己能有精神交流;
男性有36%认为朋友本就不分性别,
在这一方面女性则占比37%;
而有34%的男性认为有异性知己能让人更了解异性心理,
而女性这一占比达到了39%。
小总结
90后一代大多为独生子女,相较于一年见不了几次的亲戚,身边志趣相投的朋友更多。与兄弟姐妹多的上一代人相比,当代年轻人对亲戚的情感观念更为淡薄。
除此以外,当代年轻人多数独自到大城市打拼,当父母亲戚不在身边,又有情感倾诉和陪伴的需求时,朋友就成为了很好的对象。更有为了省钱的年轻人与陌生同性“拼床”,逐渐处成了闺蜜,一起生活、相互帮助,一座孤单的城市因为朋友而有了羁绊和温度。
而在异性朋友的关系上,年轻人们则各持自己的观点。超过一半的单身人士认为男女之间可以拥有“纯友谊”,只要对另一半不隐瞒,保持边界和守护好底线,多几个异性朋友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