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女孩们的一些有用的小建议
查看话题 >没关系,30岁后,你可以随便叹气


最近《二十不惑 2 》,挺热的。
编辑部好几个同事从头追到尾,说里边很多细节特真实。
女孩姜小果,绩点是学院第一,拿过国奖。去大公司实习第一天,热情地想和同事处好关系,撺掇大家来自我介绍。
没想到“竞争对手”们的学历金光闪闪:清华、北大、美国 UCLA......
普通本科的她,笑容越来越僵硬。最后小声说了一句:我,来自东北。

来到大城市,我们都自我感觉良好,也挺有野心,但大城市让我们发现:自己挺普通,挺渺小的。
朋友 @ 何俏也 也被打击过。当年去央视实习,第一天入职,她自我介绍: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
来自英国利兹、纽约大学的实习生们,问她:西南科技大学在哪儿?
“当时小小怯了一下。”
普通,会怯。但怯过,又要强。@ 何俏也 给自己鼓劲儿:名校毕业咋了?大家还不是到了一个平台共事。没名校加持,我靠实习履历和扎实的基本功,能进央视也很厉害。
你可能也一样,从小地方来大城市,受了些打击,但不肯低头:“我就要在这里站稳脚跟”。
但内心也满是怀疑:
没钱没背景,我还能坚持多久?
靠着努力、要强,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个分别在大城市工作了 5 年、6 年、11 年的女性朋友聊了聊。
她们对我说: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我们靠着“要强”追上、甚至超过了很多人,但接下来多点韧性,能走得更远。

故事的开头总是相似的。
女孩们会对自己要求很高:不能软弱,不能等待,要主动往上走。
经历“名校打击”后, @ 何俏也 很快发现,央视每个记者前辈都很忙。实习生没有固定领导,没人像老师一样主动来教自己。
“我会主动表达自己想外出跑新闻的想法,争取去新闻现场的机会。”
“早早去到单位的机房,跟那里的记者学习剪辑软件。”

我问她,你会不会不好意思?不怕别人觉得你太爱表现?
她说完全不会。“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全指望别人给你吧?没背景没资源,你只能靠你自己。”
“要强”的一个表现是:会对自己要求很高。感受到差距,就去追上,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身在上海的 @ Alice 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她学历不错,但海归同事在国外接触过更新潮前沿的行业知识。
她在心里“较劲”:为什么我不行?我其实也可以。
“当他们提起一些我没听过的专业名词,我表面很平静,背地里去查知识点,把它弄清楚。”
这是要强女孩们的隐秘心事:不甘人后。
在别人眼里,这是压力、焦虑和紧绷;但在她们眼里,这是对自己的要求。
但,“要强”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 Alice 告诉我,至少,她不能。
曾经“趁着年轻,偏要勉强”,但总有撞不碎的南墙。
升职后,她做部门总监,接触了新的工作模块。“要做数据分析。但我是文科生,擅长创意内容,对数据不太敏感。”
她还抽空专门去找专业人士学习。但要处理工作,再面对复杂的数据和软件,她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进展却不大。
@ Alice 说:“也想算了,但本能地放不了手。”
一边告诉自己别逞强了,又一边对自己说不可以软弱,不可以松懈。
读者 @ 王yy ,她的上司赏识她、培养她、带她跳槽晋升,对她有很大的期待。
因为不想让老板失望,她特拼。但当手里同时盘7、8个进度不同的项目,她真的不行了。
更难过的是:“拼命赶进度时,曾经那种把项目往前推的成就感,消失了。”
都挺迷茫的。
当发现自己走到分岔路口,需要选择接下来该去追求什么时;当发现眼下的生活,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期待时;当感觉努力和较劲换来的痛苦已经多过快乐时......
她们的故事发生了转折。

女孩们说:坚定不是永不动摇。而是在迷茫犹豫的时刻,找到别的方式,让自己继续。
越硬撑,越容易到达临界点。而柔软一些,加点韧性的人生,更耐磨。
于是——
1、有人放弃了死磕弱点,扬长避短 。
@ Alice 思考后,觉得没必要跟自己的弱点死磕。总监要做的,是“管理”。
她本来也擅长这个。曾经是留守儿童,家里长姐,她要帮爸妈操持家里的一切。
当她开始“管理统筹”,让团队里擅长数据的人去搞数据,工作效率更高了。

2、有人重新确认了人生中,到底什么能让她快乐,然后大踏步去了。
@ 何俏也 实习、工作,在央视待了 4 年。去年,她离开了。
她说,她采访了 3 年戏剧节,发现:
“第一年采访一个青年戏剧导演,他只是参与者;
第二年再采访,他是初赛评委;
第三年采访,他带着团队作为特邀嘉宾来演出了。”
而她一直在原地。虽然“报道”的工作挺重要,但她也有想向这个世界表达的想法,也想被听见。
离开后,她自己策划访谈、写专栏,采访普通机场地勤小哥,怎么靠着兴趣成为百万短视频up 主;也分享自己从小镇一路走到北京的经历......

有粉丝私信她:看到你一步步走出去,我也有了勇气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离开了让人艳羡的“央视光环”,她自己开始发光了。
3、有人不再被“失败”左右,发现了什么真正值得去坚持。
谭维维,我很喜欢的歌手。挺倔挺较劲一人,曾经去了维也纳又去选秀,一直想被更多人听见、认可。
她回忆那时的自己:眼里只有歌迷的灯牌,没有音乐。
38 岁那年,她发了专辑《 3811 》。结果,播放量特惨淡。
她发微博:“我承认我羡慕那些流量歌手。”承认自己在流量上,败了。

但又比谁都肯定《 3811 》的意义。 这张由 11 个女性故事组成的专辑里,每首歌都是用一位女性的名字命名,有勇敢追爱的《章存仙》、为子女努力打拼撑起家的单亲妈妈《吴春芳》......
采风时,女性热烈坚韧的生活姿态,深深打动了谭维维。她想在女性主题上做下去。
最近她又出演音乐剧,扮演送近 2000 位贫困女孩走进大学的张桂梅校长。
有媒体评价,舞台上的她,用歌声与表演展现出了张桂梅校长的“大爱”。

—— 也许你没有听见,但她唱出了自己心中最动人的声音。
4、有人,允许不好的事发生,也相信自己能解决。
纪录片《今晚你要去哪里?》中,26 岁的北漂女孩伊紫,分享自己走出抑郁症的方法:允许抑郁症在自己身上发生。
越用力去抗拒“疾病”,有时越痛苦。当你接受它,却能在某些时刻发现 ta 也没那么可怕。就此产生一些挨过去的信心。
哪怕抑郁复发,她也很平静:

——我突然觉得,这些女孩“最燃”的样子,不是拼命往前走。而是曾经的要强带来了底气,她们不再锐利急促,逐渐走向温柔强韧的样子。
这时候,她们完全接纳了自己。
也更加确信:“我能和生活 battle 到底。”

现在,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要啥没啥的普通女孩,到底能不能在大城市过上好的生活?
这些女孩用实际经历告诉我:生活总是不够好。我们无法逃离,但一定能在其中活得游刃有余。
《二十不惑2》里,姜小果在 25 岁生日到来时,发现自己曾希望在 25 岁这年完成的目标,都没完成。
但她释怀了:

来到大城市的女孩,都走过这样一条路:从咬牙,主动和这个世界发起撞击,到允许自己跌倒、也不怕从头再来。
我也想把姜小果 25 岁这一年的生日愿望送给你:“对自己有更多的耐心,去成为更好的人”。
祝你也拥有这样的心态:从容强韧地,去走人生的上坡路。
一直走到灯火通明处。
撰稿:A姐
*资料来源:iQIYI爱奇艺《二十不惑》、《二十不惑 2 》,@谭维维工作室,GQ报道《谭维维:唱她们,唱我们》,南风窗 《谭某某,不回头》,@成都商报,bilibili,bilibili@看鉴《今晚你要去哪里?》


-
隔壁小喵馋哭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16 17:48:48
新世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想当医生了,原因不止在“4+4”学制 (11人喜欢)
- 我想拍下18位妈妈的手。她们的手里,握着所有的女性议题 (3人喜欢)
- 想离职但不敢怎么办?我去问了职业生涯咨询师的意见 (4人喜欢)
- 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张照片,会是什么样? (7人喜欢)
- 坏事频发的三月,我们还能对明天抱有期待的理由: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