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有到著名作家——那不勒斯贫民区女孩莱农的风雨60年(一)

“1955年的那不勒斯,和世界的很多地方一样,生活的边界就是这样被暴力和贫困严防死守着。”
——《我的天才女友》
01
走出贫民区
莱农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那不勒斯底层社区,她和一群同样穷困的孩子一起长大,是这个贫民社区里第一个读到大学的女孩。

那个时期的那不勒斯,穷人社区里的女孩读书好不好并不重要,与长得漂亮、会做家务、早早工作赚钱,和早早嫁个有钱男人来贴补娘家相比,读书根本不值一提。
穷人社区里的女性习惯低眉顺目,她们在丈夫或者哥哥面前总是和颜悦色低着头,她们都会生好几个孩子,不停地带孩子、干活,不停地抱怨日子不好过,不停地咒骂自己的丈夫和所有恬不知耻的男性,以及时不时被丈夫毒打。

没有女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怀疑,后来她的好朋友在蜜月期间被丈夫毒打,妈妈只会告诉她:女人就是这样,有时候受宠,有时候挨打。
匮乏,肮脏,野蛮,充满暴力,莱农的童年与其他同伴的环境一样,她不够漂亮,没有去工作赚钱贴补家用,她一直活在自卑和惊恐中,她习惯性为别人着想,习惯性讨好每个人,为了避免挨打,也为了日子好过一些。

成为这个社区唯一能够继续求学的女孩并非因为她父母比邻居钱多,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比别人前卫。
她妈妈用自己在那不勒斯老城区生活了几十年狭窄的人生经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不听从老师的建议让莱农继续读书,那么老师日后一定会在学校给莱农的弟弟妹妹们穿小鞋。

就这样每到一次升学的节点,小学老师都会来到莱农家,夸奖莱农,任性地给莱农这样那样的奖励,给她的父母施加压力,承诺继续资助莱农所有课本,帮莱农借到上学需要的书。
小学老师一路的保驾护航,帮助莱农走到了高中。高中毕业后外校来的监考老师又推荐她去参加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的入学考试。

小学老师为她搭建了离开贫民区的第一级台阶,莱农用刻苦读书将台阶一级一级向前推进,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时候,她的人生终于发生了质的转变。
她第一次觉得她或许可以摆脱最终成为像她母亲那样的“庶民”的命运。

02
大学里的挣扎
比萨高等师范学院,是莱农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从穷困的老城区突围出来,对一切充满畏畏缩缩地好奇,她通过努力来到了比萨,她觉得自己是那个年代的中产后备军,她是大学里最可塑的群体之一。
穷人和富人通常都油盐不进,只有她这种真的尝到了跃迁甜头的人才会心中充满希望。

她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床和书桌,第一次和那不勒斯之外的人打交道,带着老城区的寒酸和土气,在同学有意无意的讥讽和嘲笑中开始了大学生活。
她一如既往地热爱学习,延续着学习成绩佼佼者的身份,她依旧谦卑,随和,她喜欢对每个人都友好,习惯性讨好每一个喜欢或不喜欢她的人。
她开始接收一切新思想,和同伴一起踏上了意大利改革的新浪潮,她的人生从白板变成了有色彩的画。

她与学校的风云人物——一个狂热的学生运动爱好者弗朗克谈了一场短暂的恋爱,接受了这个雷焦艾米利亚省有钱人家的儿子对她的思想改造,还接受了性解放的思潮。
弗朗克带着她游走在各种演讲和聚会之间,带她到巴黎参加全欧洲GCD大会,这个男孩拓展了莱农的人生地图,直到他因为挂科而被开除。

后来的大学生活,因为弗朗克的离去有了一些一言难尽的麻烦,不过这些麻烦在她遇见了意大利的名门望族——艾洛塔家的儿子彼得罗之后,再一次消散了。
彼得罗的爸爸是热内亚大学的教授,还是shehui党的要人;姐姐马丽娅罗莎是米兰大学的艺术史讲师;妈妈阿黛尔是位很优雅的女士。
这是一个真正的上流社会家庭,在与他们结识之前,莱农的世界里最高尚的家庭是高中老师和她的医生丈夫组成的家庭,但显然高中老师的两个孩子与彼得罗和马丽娅罗莎相比,差远了。

艾洛塔家族的完美修养让聚会很温馨,也让莱农发现了问题所在——即使用了漫长的苦读让自己从那不勒斯贫民中脱颖而出,她依旧一无所有。
彼得罗的爸爸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给他两个孩子戴上了战无不胜的盔甲。
莱农是看门人的女儿,她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一无所有。没有人给她盔甲,任何武器都可以轻易将她撕碎。
大学的风景突然变了,她无法从教授那里得到和彼得罗一样的夸奖,也无法拿到彼得罗得到的高分,彼得罗的论文会变成书籍,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好学生;彼得罗在大学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她被推荐去参加幼师考试。

当她看清自己的未来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回到那不勒斯去当个高中老师以后,她被羞耻,愤怒,嫉妒包围了,这是个无法和解的人生困局,除了责怪自己的出身似乎没有事可以做,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出身,这不是她的错。
这些无法消除的情绪促使她拿起笔用第三人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毕业那天,莱农与彼得罗正式确定了关系,莱农将她的小说手稿送给了彼得罗。并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告诉了他:去参加幼儿师范应聘考试,然后回到那不勒斯。

03
一部小说
接受人生而不平等的现实很难,大学给莱农编造了一个上升梦想,然后又亲手打破,这些生活的真相,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彼得罗生在罗马,而莱农需要付出百倍努力才能跑到普通人的起跑线。
她的儿时同伴们,女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开始正式重复着老城区女人们的生活,男孩子们正在为找低级工作养家发愁。
22岁的莱农带着未婚夫的承诺回到老城区准备教师考试,已经成了底层向上突围的王者。
无论任何年代,嫁人似乎是女性实现阶级跃升最简便的方法,但完成这个终极目标实际上没那么容易——贫民区与富豪区,距离何止十万里。

穷人女孩如何结识社会层次更高的人,这件看起来很难实现的事,大学为莱农打实现了。
她的未婚夫彼得罗,不仅拥有良好的家世背景,个人能力也很出众。他非常有责任感,人生计划列得很详细,甚至带有日期——两年之后在佛罗伦萨的一所大学站稳脚跟,接着就是和莱农结婚。
而莱农的计划,就是要准备考试,顺利的话会回到自己的母校高中担任教师,直到两年后的婚礼到来。
但是另一个好消息来得更快,某一天未婚夫彼得罗来信说他母亲很喜欢她的小说,已经把手稿交给了出版社,出版社同意出版,正在草拟合同。

出书是什么?这是莱农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
莱农发现她未来的婆婆阿黛尔,不仅仅只是一位优雅的女士,她还是一个出版社文学翻译,在出版界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这是莱农另一个梦幻般的开局,她从没想过她的人生除了暂时当一名教师两年后嫁给彼得罗之外,还可以另一个选项——成为作家。
得益于阿黛尔的助攻,这个梦一样的目标竟然很快就达成了。
她的小说顺利出版之后,得到很广泛的讨论,阿黛尔帮她安排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这本小说成了畅销书,随后还得了一个图书奖。
就这样,莱农在成为名门望族的媳妇之前,因为自己的优秀,也因为名门望族关系地推动,更快地成为了一位作家。
她未来的婆婆阿黛尔完全没想独占这份荣耀,她说莱农的成功是“天分加运气双重加持的结果”。

成为了一名作家,接下来呢?
成了作家,是终点还是起点?
结婚是她完成阶层跃升的结束,还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未完待续——

- 本文为意大利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前两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中女主人公之一埃莱娜.格雷科的求学前半生。
- 本文图片来源HBO剧集《我的天才女友》第一、第二季。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喜欢请点个小心心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