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兵智部•武案卷•0866郭固•阵法实践


译文
熙宁年间,宋神宗命六宅使郭固研究“九军阵法”,最后写成兵书,各帅府各有一本,副本典藏于秘阁。郭固研究后提出以下的意见:
九军共组成一个营阵,阵外以驻队环绕。如果依照古法计算,每人的间隔距离是两步,每匹马的间隔距离是四步,每个军彼此重叠,每个队彼此重叠,那么十万人的阵式,占地边长十多里。天底下哪有一处占地十多里,而没有任何沟涧、树林横阻其间的平坦战场呢?
再者,九个军同在一个营地,阵式根本无法展开,就好比九个人共同拥有一层皮,分割后九个人都活不了,这就是孙武兵法上所谓将帅指挥不当的“縻军”。
我再三的研究,认为九个军应该各自组成一军阵,军与军之间有前后左右的排列,每军可以各自选择自认为有利的地形,每军面向外扎营。至于横梗在营区的沟涧、林木,或自行绕越,或自行克服。
一旦鸣金或击鼓,九军就随号令各自离散或集合,乍看似乎一片忙乱,事实却是乱中有序,九军各有归属,九军聚合就成为一个井字形的大军阵,其间用四条走道区隔,九军彼此间背靠背、面对面,四头八尾,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受攻击的一方就是阵首。
神宗看完后,认为颇有道理,便举起自己的手说:“就好像这五根手指,若是用一张皮将这五根手指紧紧包住,哪一根手指能动呢?”
于是下令推行这个阵法。
原文
熙宁中,使六宅使郭固等讨论“九军阵法”,著之为书,颁下诸帅府,副藏秘阁。
固之法:九军共为一营阵,[行则为阵,住则为营。]以驻队绕之。若依古法,人占地二步,马四步,军中容军,队中容队,则十万人之阵,占地方十里余,天下岂有方十里之地,无丘阜沟涧林木之碍者?
兼九军共以一驻队为篱落,则兵不复可分,如九人共一皮,分之则死,此正孙武所谓“縻军”也。
予再加详定,谓九军当使别自为阵,虽分列左右前后,而各占地利,以驻队外向自绕,纵越沟涧林薄,不妨各自成营,金鼓一作,则卷舒合散,浑浑沦沦,而不可乱。九军合为一大阵,则中分四衢,如“井田”法,九军皆背背相承,面面相向,四头八尾,触处为首。
上以为然,亲举手曰:“譬如此五指,若共为一皮包之,则何以施用。”遂著为令。
[出《补笔谈》。]
补
熙宁,北宋神宗使用的年号,王安石在这个识断开始变法,史称熙宁变法。
六宅使,唐朝时期可以理解为皇子们的保安加秘书,宋初就变成了普通武官名了。
感
我真的没想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十万人的阵法,那个是不是应该叫连营啊。
如果是一个没领过兵的人,可能就觉得这个很正常的。
我就没有十万人的概念。我见过的最多的人估计也就两三万人吧。
能领兵十万的,是刘邦那个水平。
北宋就没有几个有这个水平。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