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中 | 德国高中的分类有哪些?一篇文章让你读懂
德国中学阶段教育体系
德国号称世界上最难毕业的国家,要在德国取得学历实属不易,大学是出了名的“难进更难出”。那么想要知道德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含金量为什么这么高,其实还是要回溯到德国的中级教育阶段。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阶段,实际上教育体制因邦而异。学前教育根据家长的意愿,可将儿童送往托儿所,非强迫性。孩子真正的接触教育是从6岁开始,一共有13年,基础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学分为4年,5-10年级为初中,11-13年级是高中(初中与高中统称为中学阶段)。

德国中学的类型
01文理中学
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理高中就读,德国文理高中是最高级别的一类中学,学期约九年,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毕业后获得文理高中毕业文凭Abitur(在各联邦州通用)即可进入德国综合类大学。据统计,在德国通常只有30~40%的学生能进高级文理中学学习。
学生从11年级开始进入文理高中的高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也就是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和重点科目,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最后两年的高年级部(累计Abitur成绩阶段)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其必修与选修课程分为基础课程(Grundkurs)和专长课程(Leistungskurs)两类。

进入文理中学的高年级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以此作为进入大学前的准备和适应。
而我们中国学生赴德读高中,就是就读德国文理高中的10、11、12年级。高中毕业后可以享受与德国本土学生的同样的待遇,申请德国所有大学。
02实科中学
成绩次好的学生一般进入实科中学就读,学期约五到六年。它是仿效普鲁士的中学而建立的,以高等的职业教育为主,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典范,具有良好的教育成效。学校以培养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人才为主。
03职业预科
成绩再次的学生常常就读五年制的职业预科,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毕业后学生以从事手工业制造业为主。毕业生多继续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DualesAusbildungssystem),完成学徒训练。未来在手工业和制造业就职,成为德国强大工业制造领域中的“蓝领”。

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较简单,有宗教学、德语、地理、历史、音乐、工艺、经济学、英文、数学、理化、生物及体育等。在德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读普通大学,这点跟我国很不一样,并且职业预科不是什么所谓“差劲”的体现。
04综合中学
有些州还设立综合高中,它是上述三种传统学校类型的组合,综合高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较高要求的或较简单的课程。有的综合高中也开设类似于文理中学的高中部。

德国中学优质教育的特征
1、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堂精彩的授课,是对不同教学计划的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多方位的开发有不同的作用。德国的教学课程,不只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并能有所思考,还可以激励他们,同时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德国中学的一堂课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满意于教学成果,正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课堂。
2、系统地使用反射法教学
德国中学课堂让学生有机会用反射法学习。“反射法学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习中获得的记忆内容可以被改变,扩展,相互串连,重新排序或被重新加工。为此,德国中学通过以下方法来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
教师在课堂中尽量避免批评,能很好地外理可能的实发事件。
讲课的速度和课程的进度适当且有序,让教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教材和习题部分设计得清晰,有层次,始终按照教学计划授课的同时,给学生尽量多的练习机会,重视和支持学生的问题以及学业上的进步,重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比如,学生和教师是否在一种和谐的相处氛围中)。
3、思维过程的开发
德国中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方面的具体知识,还让他们拥有更具价值的、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善于鼓励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所学的知识,刺激他们进入分析思考的过程(如"这些知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指引学生独自制定计划,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我能从学到的知识中发掘出什么新内容?”)
4、培养习惯
德国中学会着重关注学生从课堂作业中真正学到了什么,而不是看作业的数量。为此,会从课堂基础知识出发,安排相应的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完整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教学内容,从而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近年来。低龄留学的学生们选择前往德国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凭借小语种的优势、国民素质高、治安良好、与当地学生一样选择大学的这几种优势,成为家长与学生们优先选择的留学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