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裏斯多到亞當斯密
古典政治学的体系框架,由古希腊的亚里斯多(Aristotle, -384-322)构建,其《政治学》对政体做了分类,横坐标是统治者人数的多寡,纵坐标是统治的目的,三横两纵分成六种政体,列表如下: 目的/人数 一人 少数 多数 促进公益 君主 贵族 共和 牟取私利 僭主 寡头 平民 亚氏称前三种为正宗政体,後三种则为变态政体。可见,其“为公”还是“牟私”成为政治体制的伦理分野。从此,西方政治学与伦理学密切整合,直到文艺复兴,近两千年的悠悠岁月,道德之光始终照耀政治学领域。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马基雅维(Niccolò Machiavelli, 1469-1527)作《君主论》则取消了“为公”与“牟私”的道德伦理维度,第一次把政治学与伦理学彻底分家,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从此政治学堕入了黑暗的深渊。欧洲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君主论》开宗明义:“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如此干净利落的分类,好处是化繁为简、单刀直入。当然其坏处也显而易见,统治者“为公”或者“牟私”就没了道德约束,也不怕悠悠之口如大江大河将其淹没。 过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哲学家、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出版了《利维坦》,被称为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开山巨著,为欧洲的启蒙运动吹响了号角。霍布斯反对“君权神授”,主张与人民“签约”的世俗君主,“皇冠”的神圣光环暗然失色。 《利维坦》详细阐明了社会契约论,从而解决了“为公”与“牟私”维度的悖论。社会契约的核心:人民把本来自己拥有的自然赋予的权力,交给了“利维坦”。而“利维坦”威严强大,盘踞在国土之上,因其存在,社会才得安宁,经济才得发展,人民才得安乐。 又过了一个多世纪,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由此理论而拓展的政治经济学框架,其国家政治体制的构成坐标也是三横两纵,列表如下: 分配/本位 劳动 土地 资本 主体自由 原始 部落 民主 主体垄断 奴隶 封建 帝国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阐述国家政治体制的建构及其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這就是唯物辩证史观。……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성서-以诺书》the Book of Eno: “在那天,两个兽将要被分开,母的兽叫利维坦(Leviathan)住在大海的深处;公的名叫贝希魔(Behemoth)住在伊甸园东的一个旷野里,该旷野是人不能看见的。” 《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1651, 全书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论人”,以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为出发点,论述“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的问题。 第二部分“论国家”,主要论述了由契约所产生的国家的各种形态、主权以及人权。 第三部分“论기독교国家”,主要论述了教会的政治地位与个人的信仰自由。 第四部分“论암흑王国”,主要对宗教、哲学以及政治思想展开意识形态的批判。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出生于苏格兰(County Fife)的(Kirkcaldy)其父亲是律师、海关监督。亚当斯密14岁就进(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 1740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后回到故乡。1748年,斯密开始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主讲英国文学,几年后又开始讲授经济学课程。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