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身体论(汪民安:尼采、德勒兹、福柯:身体和主体)
身体与谱系学
【笛卡尔】最先将身体和精神分开,把身体置于一个被忽视的地位。
【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提出了本源(静止的东西构成)与来源(差异网络构成)。道德是动态的(来源的)。
谱系学与历史学的区别:谱系学具有流动性、反思性、分解同一性。(历史学相反)
【福柯】
|身体写历史:
身体是来源(Herkunft)的处所,历史事件纷纷展示在身体上,它们的冲突和对抗都铭写在身体上,可以在身体上面发现过去事件的烙印。——与主体论哲学决裂
身体通过谱系学来重写历史,写一种惩罚史。
|历史写身体:身体是可以被利用、驯服的,身体是流动的。(《规训与惩罚》、《求知意识》)
对身体的认识
【尼采】首先提醒人们注意身体,他认为身体具有权力意志,通过身体我们来看待这个世界。(具有内部力量)
【德勒兹】认为身体是“无器官的身体”是力比多下的块茎。(具有内部力量)
当德勒兹挪用尼采时,权力意志就转化为欲望机器,尼采的生物主义就变成德勒兹的机械主义,尼采的‘一切都是权力意志’变成德勒兹的‘一切都是欲望’;尼采肯定强健的权力意志变成德勒兹肯定欲望生产。”
【福柯】身体是受到规训的。(主要讲身体受到的外部力量)
对身体的束缚:
在福柯的笔下,精神病院野蛮地将疯癫禁闭起来,在德勒兹的笔下,精神分裂则无所顾忌地冲破了这种禁闭。
主体:
主体是话语的产物。与其说主体是臣服的,不如说主体是虚构的,是学科创造和发明的, 这样的主体有它存在的历史契机,当然也有它消亡的历史瞬间。
与福柯主体概念最明显的差异是拉康的主体。拉康的主体也是臣服性的--在这一点上,二人并没有差异--但拉康的主体是在语言结构的压力下形成的,也即是说,拉康的主体身份的获得是参照语言的。婴儿只有迈进语言的门槛,遭到语言的洗礼,遭到类似语言结构的俄狄普斯结构,它才从婴儿的自我身份转化为主体身份,而这种主体恰恰是以对语言结构的屈从取得的。获得主体的瞬间,也即是遭受语言异化的瞬间,在拉康这里,主体性和屈从性同时发生。但是,这种屈从性不是来自于福柯式的权力,而是来自于一种结构性的语言。较之拉康而言,阿尔都塞的主体概念更接近于福柯的主体。在阿尔都塞那里,主体是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质询而成,主体也务必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