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里散步才是正经事
查看话题 >城市约会地图 | 私人版上海散步指南
每到一个新城市,我总要抽空出门散散步。
有时候是和朋友,或者是和喜欢的人约会,偶尔也会约上陌生网友一起,但更多时候是独自一人。
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城市生活叙事,企图在日常场景之外去探索更多附近的可能性。或者说,我不希望城市仅仅是生活的载体,而是作为记忆图景的一部分赋予生活更多想象力。
毫无疑问,上海是很适合散步的城市。干净且无冗余的步道,精致漂亮的街景,商业与社区相得益彰……在这样的地方散步,任何时候都是轻松舒适的。
尽管我时常诟病那种有迹可循的浪漫,觉得人为搭建起来的图景多少缺乏一些生命力。在这种地方生活,太容易预测到下一秒的轨迹了,也就失去了打破规则的惊喜。但大概也是这个时代有太多不确定了,我开始需要一种非常确定的浪漫所带来的安全感。
虽然后来我们都知道,就连这种确定性也是极其脆弱的。
但当我离开上海,还是觉得这个城市曾给过我关于浪漫最具体的想象,是我可以用最少的成本就能享受到的美好幻觉。我只需要随便走走,就能短暂地跳出那些「设定好的程序」,不用担心下一个转角会失望。
/ 01 /
刚来上海的时候很喜欢在原来所谓的法租界散步,后来也在这附近住过一段时间。我常常和人开玩笑,说每当我在上海的街头散步突然看到乌泱泱的人群,那一定是来到了武康路。但其实除了众所周知的武康路,周边都是类似的味道。衡山路、五原路、复兴西路……随便逛逛就能看到很多有趣的小店和咖啡馆,无意间就能发现惊喜,比如不小心走进街区的周末市集。




不过衡山路上的电影院似乎关掉了。
穿过徐家汇到新华路,也很适合散步。这里的上海影城是往年上海电影节的举办地,我也曾在这里看过一些大师展。沿着番禺路到幸福里,晚上的餐厅门口总是有很多人坐着喝酒聊天。
20年夏天我在番禺路住了三个月,每天早上去地铁站的时候,一路上都飘着面包和咖啡的香气。下班的时候路过幸福集荟,偶尔也会进去看看书。
在这里生活,会很容易对幸福有非常具体的想象。


19年朋友来上海实习,我们在江苏路住了一个夏天。周末常常去愚园路,或者是到育音堂听现场。后来这条路我走了好多遍,一年四季都和不同的人来散步,喝咖啡、吃饭或者喝酒。偶尔拐进小巷,会偶然看到一些社区共创的活动。这也是我觉得在上海散步最舒适的一点。
相对于一些专门为某些群体打造的街区,上海的街区都是自然而然将居民社区文化融入其中,精致又不乏生活气息。想起前段时间有人评价阿那亚是资本为中产阶级和文艺青年堆砌的城堡,将他们与外面真实的世界隔绝开来。那么我想,上海的街道应该算是具备从真实生活出发的生命力吧?



/ 02/
杨浦我去得不多,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回骑车在复兴岛闲逛。
岛上有很多以前的老厂房,绿树浓荫,人少安静。沿着杨树浦路往杨浦大桥方向,会看到上海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清晰脉络。傍晚时分可以看到桥上的夕阳,很浪漫。一路可以骑到北外滩的白玉兰广场吃晚餐,之前吃过一家西班牙菜很不错,还可以欣赏窗外的城市夜景。





/ 03 /
坐地铁到中华艺术宫站,去梅奔文化中心的溜冰场溜冰,出来后可以在广场上吹江风吃冰淇淋。在世博公园沿江骑车到后滩公园,不怕累的话可以一路骑到前滩。浦东滨江有很多高楼,干净明亮现代化,是和浦西不一样的味道。




/ 04/
如果西岸艺术中心有感兴趣的展览,可以去那边看展。站在馆内透过落地窗也能看到黄浦江,可以说是夏天避暑胜地了。徐汇滨江绿地也不远,可以买一杯咖啡坐在江边看风景。除了散步,很多人会在这边玩滑板、遛狗、野餐,即便是工作日也很热闹。




/ 05/
再说一个冷门的吧。
之前的学校在闵行郊区,所以去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浦江第一湾公园。由于附近都是高新园区,除了高楼就是厂房,公园里几乎没什么人,很是安静。也大概是因为在城市边缘没什么人气,这里的江边很工业原生态,有种粗粝的浪漫。
坐在空无一人的草坪上,只听得到轮船的汽笛声。江面上雾蒙蒙的,人被笼罩在这种氤氲的气氛中,很容易思绪飘散。


/ 06 /
除了在街道和公园散步,我常去的还有普陀区灵石路上的岚灵花鸟市场。好像无论什么季节,这里都生机勃勃。过道上都是店家摆出的绿植和鲜花,还有各种瓷器和杂物摆件。人群总是围在鹦鹉或蛐蛐周边,猫咪狗狗的宠物店里也挤满了人。
我很喜欢去逛观赏鱼店,看着鱼缸里五彩斑斓的鱼儿,也会很想去海底散散步。




/ 07 /
古北周边也是一个散步的好地方。
坐地铁到伊犁路站,沿着古北路走到仙霞路,周围有很多领事馆。马路边绿树浓荫,极少有行人路过。据说仙霞路上有很多正宗日料,可惜至今我都还没有机会去吃过。
黄金城道是不同于法租界的,另一种非常城市化的社区生活。走在高档小区间的步行道上,沿街都是咖啡馆和甜品店,仿佛置身于都市爱情电影。




有一次大半夜出去骑车闲逛。从长风公园出发,奋力蹬上古北路桥,然后从大桥高处滑行而下,非常自由快乐。
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关了门的地铁口坐着聊天的男女,从身边飞驰而过的外卖骑手,居酒屋门口说着日语的中年男人,沿着马路夜跑的年轻男孩……呼吸着雨后潮湿的空气,在夏日的城市夜色里经过一个个陌生人,会有种无法被分享的、隐秘的浪漫。
/ End/
对我来说,「浪漫」有非常私人化的界定。它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不限于任何场景。无论是空无一人的滨江公园,还是热闹嘈杂的集市,都有可能让我感到好像心头被吹了一口气似的,有种挠痒痒的愉悦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上海当然并不是我唯一会感到浪漫的城市。但客观地讲,它的城市规划对于喜欢散步的人来说的确是极其友好的。
在给出我的散步地图时,我会倾向于比较模糊的描述。一是因为大多时候我也只是找到一个起点,然后毫无目的地随便逛逛,不会按照一条既定的路线走下去。二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不可能也没必要给出一个真正的「指南」。三是不希望把这些地方打卡化,对我来说,散步是很私人的体验,很多时候都和当时的季节、温度、气味以及并肩而行的人有关。
我很喜欢看一些散步式的电影。在这种类型的电影中,主人公并排走在城市的街头,穿过公园和草地,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在人行道等红绿灯,午夜漫步在小酒吧门口……随着街景的变化而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会有种随时打破私人边界的感觉,从而好像形成了某种不同于待在密闭空间的张力。不仅交流的本质被无限放大,城市的魅力也会被极力凸显。伍迪艾伦镜头下的纽约,侯麦电影中的巴黎,都曾是我对这些城市的印象来源。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上海某一天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散步式电影呢?
虽然我也时常怀疑,在这种变动的环境下,我们是不是还有出门散步的自由……
但就算是幻觉,也请让我短暂沉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