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游记【昙华林】
昙华林是我们在武汉时除了省博之外,另一个会反复去的地方,浓缩了武汉近代史的五十多座历史建筑散布在这1.2公里长的街巷之中。和省博、黄鹤楼一样,昙华林也和武胜门共用一个地铁站名。武胜门曾是武昌古城九座城门中唯一的北大门,近几年因地铁和道路施工而发掘出了古城墙遗址,武胜门遗址将来会被建设成为考古公园。

昙华林武胜门地铁站站厅天花板上的作品叫《武汉之眼》,汇聚了昙华林街区典型建筑上的许多元素。

不过由于昙华林武胜门地铁站附近考古和施工的围蔽,我们更喜欢坐到昙华林另一头的螃蟹岬地铁站,这是昙华林游客服务中心对面墙上的彩绘。


昙华林历史建筑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翟雅阁博物馆,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修建于1921年,前身是武昌最早的大学文华大学的体育馆,以其首任校长英国传教士翟雅各(James Jackson)的名字命名。

这座百年老建筑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缮,并做了艺术干预。由于体育馆已经改建成博物馆,所以围栏将其与操场分隔开,临街的一面是建筑的侧面,博物馆的大门也开在这一边,两根烟囱别具一格。

2017年武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中的“设计之都”,翟雅阁博物馆成为了武汉设计之都的“客厅”。

一楼是展厅。


二楼走廊护栏方形柱头上的腾龙图案还清晰可见。

二楼原来的室内篮球场仍保留了一个当年的篮球架。建筑使用的钢架产自汉阳铁厂,历经百年保存完好,外墙上有“阜成”字样的红砖产自汉阳的一家德国砖厂,博物馆在重新修缮时,还特意从汉口拆迁的老建筑中找了同时期的红砖来补缺。

院中一角堆了些剩余的瓦当,是修缮方特意按照它初建时使用的一种褐瓦仿制的。


沿着操场继续往前走就到了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明清时,昙华林就是秀才们租房备考的地方,湖广总督张之洞倡导新学之后,又在此开办了十余所新式学堂,再加上教会学校和私人办的学校,二十多间学校云集此处,昙华林成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地之一。
1912年,教育家陈时在此创办了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而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文华公书林(Boone Library),它是美国传教士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 )在文华书院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家公共图书馆,不过没有翟雅各健身所那么幸运,文华公书林旧址已被拆除。

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所在地是现在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它是湖北省第一所公立中学,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也在其中。负责抗日宣传的第三厅由周恩来直接领导,郭沫若任厅长,吸引了国内众多文化艺术名流,作曲家冼星海在这里创作了《在太行山上》等一系列抗日歌曲,漫画家廖冰兄在这里参加了叶浅予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当时加入第三厅的年轻人后来许多都成为了新中国文艺界和知识界的骨干。

校门口立有一组名人校友的铜像,左起分别是:李四光、陈潭秋、董必武、宋教仁。

正对十四中大门的是一个手拿中药戥子的巨大卡通猫,由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在此,所以沿路可见许多中医药元素的雕塑,连必胜客都被打造成了蕲艾文化主题餐厅。


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就到了昙华林的核心区,她是昙华林的代言人“小昙昙”。

写着“昙公馆”的二层小洋楼是原国民党上将徐源泉的公馆之一。

英国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创办的武昌仁济医院旧址是少见的保存完好的近代西方医院建筑群。

在历史建筑旁出现的小昙昙都会有相应的装扮。

看到装扮成修女的小昙昙,就来到了依山而建的瑞典教区旧址建筑群。

1890年,瑞典传教士来到昙华林,在这里兴建教堂、学校、住宅等,其中教堂已被拆毁,现存最醒目的建筑是主教楼,已被改建成了昙华林当代艺术中心。当时的瑞典驻武昌领事馆也在瑞典教区,是武昌唯一的一个外国领事馆。

主教楼下的广场上是小昙昙主题邮局。

邮局内有许多相关的纪念品,可以盖纪念章,明信片比昙华林其他路边小店里的好看许多。

不过邮局工作人员提醒明信片最好直接柜台交寄,不要投进门口的小昙昙邮筒。主教楼一侧写着昙华林人文小镇的深蓝色棚子是尚未开放的缆车站。

井盖上的图案就是昙华林瑞典教区。

瑞典教区对面掩印于绿树之间的是花园山牧师公寓,现在是一间咖啡馆。汉口开埠之后,意大利传教士开始在花园山购置大片土地,花园山牧师公寓见证了当时天主教的鼎盛。

居民楼上有一整面墙的彩绘。

楼下是形形色色的小店,我们经过时发现其中还隐藏着一所昙华林小学。1937年冼星海来到昙华林,后来与在这里任教的小学音乐老师钱韵玲相识,1938年两人离开武汉,在奔赴延安的路上结为夫妻。



路边还有一座叫“钱园”的小院落,现在是间餐厅,写着钱钟书曾在此居住过,他的父亲钱基博在华中大学任教时的故居朴园就在一旁湖北美术学院的昙华林校区内。


孩子们在小楼里扮民国大侦探玩剧本杀,大人们在旁边的小店里煮茶聊天。

位于昙华林艺术创作基地三楼的云曰书馆是一间以电影为主题的武汉城市书房,除了是公共图书馆之外,还会定期举办电影放映活动,白天借阅参观,晚上放映交流。我们在这歇脚时,偶遇了一个到访昙华林的参观团,顺便跟着听了一场有关昙华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汇报。


遗憾的是武汉的夏天实在太热,户外停不了太久,好些地方没能逛到,许多位于校园内的历史建筑也没法进校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