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楊振寧的一些記憶
在楊振寧和翁帆婚後,我有三次機會見到他們,其中前兩次有很深的感受。第一次是2007年9月6日楊振寧到武漢參加全國科技大會時,我和妻子吳秋芝在武漢市美亞達酒店第二十六層的套房裡第一次見到翁帆;第二次是2009年6月30日至7月7日在清華大學歸根居採訪楊振寧時,再次見到她;第三次是在香港中文大學。

第一次在美亞達酒店見到他們以後,我在《2007年9月6日與楊振寧夫婦會面記》的回憶錄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楊先生很精神,似乎比三年半以前顯得年輕一些。翁帆女士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她很美麗,待人親切,真純樸實。這時我不由想起了楊先生的話:『我認識她的時候,用guileless(單純)來形容她,兩年後,我覺得她仍然是這個樣子,這就是她的特點。』」
當我們到頂樓旋轉餐廳吃飯時,一出房門他們兩人就牽着手走向電梯。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天下有多少伴侶能夠這樣?在進餐時,我和楊先生談得多的是物理學歷史上的一些典故,可能是由於楊先生的影響,翁帆顯然也知道一些,她會很適度地插上一兩句,使得談話顯得輕鬆適意,也得體地顯示出女主人的角色。但是她決不搶話頭。
第二次在清華大學見面,給我的感受更多。那是6月30日下午5點半,楊振寧夫婦請我們夫婦到清華大學「甲所」吃晚飯。我們一行五人(翁帆的媽媽正好在北京)從歸根居後門出發向不遠處的甲所走去。翁帆拉着楊振寧的手走得比較快,總走在前面;我們夫婦與翁帆的媽媽在後面跟着邊走邊談。翁帆的媽媽說:「他們有時還喜歡不走大路走偏道……」
也巧,我們這時正好走到楊振寧以前讀過的小學成志學校。學校後面有一個小小的山坡,這時楊振寧興致很高,說:「這是我以前上小學的地方,現在好像是一個什麼工會辦公的地方。從小山坡上走,可以看到這個學校裡面的院子。」翁帆立即回頭對我們說:「他一定是又要走小路了!」
果然,與翁帆一直握手前行的楊振寧向路邊一個小坎子走去,在翁帆的幫助下,他們兩人率先跨上小坡,走上山坡上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泥土路,我們後面跟上。到了坡頂,楊先生興致很高地指着坡下的院子說:「這學校不大,但是教學質量很好。以前我們一群學生就喜歡在這坡上玩耍,衝上衝下……」我往下看去,果然這所原來的小學只有一個很小很小的院子。下坡時他們兩人的步伐沒有減慢。

我心想,楊先生八十七歲了,還跟小孩子一樣這樣有興致,喜歡挑偏道走,這心態簡直和一個小孩沒有多大的分別,真是令人驚訝和羨慕!我還想,這種心態肯定與第二次婚姻給他帶來的幸福和喜悅有關。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楊振寧婚後真是越來越年輕了。後來與楊先生連續接觸五天,知道楊先生目前正在精力充沛地為正在崛起的「冷原子研究」思考、計算着。他還給我幾份他近來發表和預備發表的有關文章。有一天大約是上午十一時多,我與楊先生交談結束,等我收拾完東西準備道別時,回頭一看,楊先生已經忘記了我,沉浸在思考和計算中。我心裡一熱,立即想起了阿伯拉翰.派斯的一段回憶,那是他在1954年12月與愛因斯坦晚年最後的一次見面。事後派斯寫道:
我最後一次看見愛因斯坦是在1954年12月。那時候,他的身體已經不太好,有好幾個星期沒有到研究所去了。以往,愛因斯坦每天上午總要在研究所待上幾個小時。我在愛因斯坦家門前見到海倫.杜卡斯,請她向愛因斯坦教授轉達我的問候,因為我要離開普林斯頓一學期。她建議我進家裡小坐片刻,喝杯茶。我當然很樂意接受了。我進門以後就上樓去,敲了敲愛因斯坦書房的門。「進來」,這是他那溫和的聲音。我進屋時,他坐在扶手椅裡,毯子裹着膝蓋,毯子上面放着一個本子:他在工作!他看見我,便立即把本子放在一旁,向我問候。我們在一起愉快地度過了大約半小時;我已經記不起討論了些什麼。然後,我告訴他,我下學期將離開普林斯頓。我們握了握手,然後我說了聲再見。走到書房門口,這只不過四五步遠。可當我打開門轉過身來看他的時候,只見本子又回到他的腿上,手裡拿着鉛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他又回到工作中去了。

可惜的是派斯沒有在這一刻拍下愛因斯坦的照片。我比他幸運,照相機就在手邊,我立即拍下了楊振寧忘記周圍的一切又回到工作中去了的那一剎那。
這一次與楊振寧夫婦幾天的接觸,我不能不相信楊振寧對他和翁帆的婚姻說的一句話:「三四十年後,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羅曼史。」翁帆說得更好:「我也這樣覺得。我這樣想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因為我們生活得很好。」這是2006年他們說的話,三年後的2009年,我親眼看到他們不僅僅生活得很好,而且生活得十分幸福,十分默契,真讓人羨慕!新加坡記者潘星華說:
坐在面前的楊振寧和翁帆,給我的感覺是快樂的、是幸福的。與其說他們像夫妻,不如說他們像一對好朋友。正如翁帆說:「我們有談不完的話題,看到什麼就談什麼。」真的,能夠這樣就夠了,有多少夫妻能這樣?雖然訪問之前,我是帶着同事們要求我問他們「閨房之樂」的使命去。然而,看着他們一臉的融洽、和諧,還有從心底散發的笑容,可以想像從結婚至今,兩人適應得很好,無論在閨房內或在閨房外!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不是嗎?
她說的話的確正是我親身感受到的。楊振寧年輕而愉快的心態就說明了一切。
新加坡電視台主持人曾月麗還對楊振寧的一生,說過非常具有哲理性的一段話:「一個人從年輕到老,敢於追求所愛,不管他的所愛是人,是事物,還是真理,他都能夠放開胸懷地去擁抱,而且昇華成樂觀前進的動力,這個人是絕對幸運的。」
誠哉斯言!
這天傍晚,還有一件不能忘卻的事。吃完晚飯往回走的時候,楊振寧興致未減,又帶我們一行人繞道走到現在的清華大學二門附近第一教室樓北端後山旁。開始我不太明白他的用意。到了小山坡邊,看見那兒豎立一個紀念碑。走到碑前,正面寫的是「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啊,原來是中國清末民初的大學者王國維先生的紀念碑。我很快想起楊振寧在他的文章中,曾經多次尊敬地提到王國維先生。

我們轉到紀念碑的另一面,楊振寧說:「這碑文是陳寅恪先生寫的。」接着他唸了開頭的一段:「海寧王先生自沉後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人咸懷思不能自已。……」
碑上最後一段文字我以前就記得:「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當我們離開王國維紀念碑走到二校門時,那兒有很多人納涼、散步,有一位中年男子正忙着給親朋照相。他忽然認出了楊振寧夫婦,脫口說:「這不是楊……」他也夠機靈的了,立刻把照相機對準楊振寧夫婦,燈光一閃,拍了一張照片。我看到那位男子滿臉興奮的表情,還聽到他旁邊的一位朋友羨慕地說:「你真行呀!」
這種事情也許翁帆經歷過不少,她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地邊走邊繼續和楊振寧低聲說着什麼,平靜得猶如一泓清泉。他們兩人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

本文摘選自《楊振寧傳(增訂版)》附錄:<我的一些記憶>,作者楊建鄴。

京東: 《港台原版杨振宁传(增订版)/杨建邺/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jd.com)
《楊振寧傳(增訂版)》
著者:楊建鄴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版次:2012年10月第一版
ISBN:9789620432262
本書由楊振寧先生審定認可,從他的少年時代、西南聯合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求學時期、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科研時期,一直講到他的落葉歸根。全書着重每個題材的前因後果,對相關人物、現象、理論進展都廣事搜羅資料,楊振寧重要的科學研究也放在對應的時間段中,令讀者對他學術理論的來龍去脈獨到較為完整的瞭解。
作者簡介:楊建鄴(1935— ),湖北紅安人,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退休教授,對物理學史、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的事蹟有特別的興趣和深入的探究。著有《傑出物理學家的失誤》、《玻爾傳》、《愛因斯坦傳》、《窺探上帝的秘密——量子史話》等;譯有《愛因斯坦全傳》、《原子舞者——費米傳》、《夸克與美洲豹》等;主編有《20世紀諾貝爾獎獲獎者辭典》、《諾貝爾獎史話》等。
延伸閱讀:
☆讀書雜誌|楊振寧的百歲人生:記一位偉大科學家的心路歷程(節選) ☆跨世紀物理泰斗——甲子香港情緣
還可以在這些地方追蹤我們:
今日頭條:@香港三聯
小紅書:@三聯Joint Publishing
微博:@三聯書店香港
公眾號:@香港三聯
B站:@香港三聯書店
Facebook:@三聯書店 Joint Publishing
Instagram:@jpbooks.plus
三聯出版物購買渠道
香港
.全線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門市
.各大書店
.「一本」文化閱讀購物平台
內地
.又日新圖書專營店
.聯合圖書音像專營店
.廣州聯合書店
.上海香港三聯書店
.深圳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
台灣
.博客來
.誠品書店
.三民網絡書店
.各大書店
-
CHUNGHWA.H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25 19:23:31
三聯書店香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瘴氣、蠱毒、卑濕:古代中國對「南土之惡」的想像是如何形成的? (1人喜欢)
- 讀書雜誌|季劍青評歐陽哲生「五四」研究新著 (1人喜欢)
- 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 (1人喜欢)
- 港版《讀書雜誌》|顧準最後二十年的閱讀史(節選)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