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1| 新闻编辑室辩论
今天是第三周的星期五,我们上了这周的最后一节课,是J&M的tutorial,内容是激动人心的辩论赛。
说实话,直到小组讨论的时候,在阿尔巴尼亚老哥的讲解下,我才弄明白原来老师发的description是这么个意思。大意就是假想一个发生在新闻编辑室的辩论,记者们就一些事情的报道角度进行争论,背后的支撑观点是这周课上讲的normative theories。
第一次真正把理论盘活,感觉还是很新鲜。这组里的中国同学还有Wen,工作了几年,现在来读第二个硕士。典型逆社会时钟的老哥,用他的话说就是比我”大一轮“。其余几个都是Mundus计划的同学。阿尔巴尼亚老哥丝巾戴得漂亮,lead the discussion又举重若轻。回去领英上搜了搜,合着人家是什么什么的2020年最佳记者,简历里还链接着一年前在阿尔巴尼亚参加电视辩论的Youtube视频。辩论现场他是我们组的三辩,表现当然好咯,观点、修辞、public speaking都很吸引人。
对方组说得也很好,我另一个小组作业的朋友Vriti当的对方一辩,真为她开心。下课了Vriti还说教我用9292,我们约好了论文写完了下周一起去玩,去小红书上找的店。小红书诚不欺我,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这种社交平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分享的那些馆子让Vriti惊讶地问我是不是一直secretly living in Amsterdam。
再回到课上来,我真的很喜欢今天上午的辩论赛,两个辩题都很有意思。虽然我现在的英语水平并不足以支撑我上场成为辩手之一,但我真的很想尝试。一两个月之后还有下一场辩论,盘算盘算吧,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合格。 坐我旁边的小哥听得认真坐得笔直,整场都在记笔记,但是上场之后说到一半忘了自己的观点,我都替他紧张,又在心底里希望他relax。我想起来高中时候的年级辩论会,在赛场上我站起来了脑海里也一片空白,那天晚上由于过于伤心还回家找妈妈去了,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又可爱。又想起来刚上大一的时候,拉着峰峰去参加了外研社组织的清北人三校英语辩论,当然也完成得非常差,一天下来毫无进步。我发现现在面对这些回忆已经十分坦然了,竟然还有点怀念。有些人就是生下来就没有presuade others的天赋,可是说不定我有belive in others的天赋。今天感觉辩论好像也没有那么难,我又有勇气尝试了。
我喜欢新闻,什么都不考虑的话最想做的还是记者。虽然我们国家目前看来没有成熟、完整的这个东西,或者说只有极少部分媒体在艰难地做这个东西。大三那会儿申请的时候zzyy很严重,出来之后觉得视野开阔了很多,执念也渐渐化解了。 用一年的时间进行这些民主启蒙与实践真的很奢侈。虽然在正式地学习,但我感觉的从国内的赛道里抽离出来这一年蛮像gap year的,认识我自己解放我自己,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