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欧丽娟:孤独的多棱镜(摘抄)
王维的《杂诗》为什么在久别重逢会问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寒梅著花未?
“来日绮窗前”的“来日”是过去式,指从从故乡来的亲友,你从出发来这里的那一天。
王维捕捉了久别重逢的最初那个瞬间,这一瞬间是理性停摆,问的问题微不足道,因为微不足道才可以脱口而出,因为它在帮你争取内心自我建设的一个安全的防备。
诗人是人类的感官,而优秀的诗人,他会比我们更了解人性里最纤细最幽微最难以捕捉的那一瞬间,也就是不敢问。
王维是捕捉到潜意识你不自觉的,因此稍纵即逝的那一瞬间的一个昙花一现的心理,而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在一个自觉的层次里心情激荡,知道他面对着家长来的人,他不敢提问的这个状态。
不敢问到不敢说
为什么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敢说?
加缪在《瘟疫》里说:我们之中有人想把他自己的担子卸下来,或者稍微谈谈他自己的感触。他得到的回答,不论是什么,通常都会使他受伤。………是辛弃疾这首词的绝佳注脚。
托尔斯泰说:人们……谈话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因为自负,每一个人都希望讨论自己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人性的本质,它不是自私,它只是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单子,单子没有窗户,我们事实上从最彻底的本质上,是没有办法跟别人真正交流的,这就是存在很残酷的一个本质。

面对孤独,陈子昂和李商隐的“眼泪”
并不是所有的眼泪都有同样的意义。
李商隐所看到的世界真的是一个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这样一个软弱的,苍白的,然后无能为力的世界。眼泪等于李商隐的生命线,所以他用眼泪灌溉他自己的伤口。


李商隐的眼泪的核心,其实比较是一种蚀骨的,也是内耗的一种自怜乃至自虐,因为他沉浸在里面不肯自拔,眼泪其实会有一种腐蚀性,以至于我们沉浸在眼泪里,你不容易产生一种再往前走的力量。

陈子昂的眼泪给人力量,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讲的是“宙”,就是“宇宙”的“宙”。是时间的无穷无尽,望不到初始点,也看不到未来的尽头,这是一个非常恢弘的一个视野。
至于“念天地之悠悠”这个是一个空间性的语词,也就是“宇”,就是上下四方。
这一首诗我们会被它所鼓舞,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无限宽阔的宇宙。视野投射到宇宙,我们就不会只聚焦在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悲喜。


陈子昂的“眼泪”是鲁迅的“呐喊”
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呐喊?
鲁迅曾说:“一个人如果当他感受到一种极端的孤独,如同置身在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时候,他说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所以鲁迅说你现在大嚷起来,然后去呐喊 ,不一定能够创造出觉醒的幸福的人。
但是为什么他还是愿意去做? 他说因为他非常了解自己的寂寞的悲哀,于是有时候仍然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登上幽州台的陈子昂顶天立地,形同北极星望向宇宙的眼睛,泪光中闪烁着的是奋斗与坚持。

孤独有许多不同的姿态,而面对孤独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那些方式来自于不同的灵魂不同的性格特质,可是你真的可以决定,你要做陈子昂还是要做李商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