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十年三次跨城搬家的整理心得
作为一枚感情上特别拖泥带水的不潇洒人士,
搬家可能是被迫营业的强制重启程序,
本能对于冗余过载的自我保护。
所以空无一物是不可能的,
断舍离给我带来的舍的纠结会大大超过离的痛快。
需要物品的便利和温度常伴,
又必须适应快速移动的生活速度,
还是会有一些逐渐凝固下来的内心规制。
1 整理的目标:不在多少,而在秩序
书虽然很重,但是打包很简单,它们都在一起,拆装也很清晰。
最耗神是玄关、储物室这类平时“暂存”物品的杂件空间。
消灭掉“暂存”的孤星们,是第一要义!!!
从根本断绝将来某天发现凌乱中某物的犹疑和后悔,
起点就是让所有new comer都有归属,入库在册方为存在。
否则游魂满屋,真的会绊倒丰足的幸福。
2 最重要的秩序是分类
物品去留的恼火之处,往往在于有用但过量。
过量,则通常来自不自知。
划重点:“分类归总+固定位置收纳”。
如此有了可视化的库存概念,
不会七零八落地存下了一辈子都用不完的东西。
3 物品地图
最好别放脑子里,占脑容量。
也不需要另加数据表App之类,增加工作量。
最好的帮手是标签系统+尽可能敞亮的收纳空间。
敞亮就是,一眼可见、触手可及。
想用的时候就能找到趁手的物件,
既对得起时间,也对得起物品的努力。
不需要清晰的一个特例,是纪念品。
虽然没有实际功能,
但纪念品绝对不是垃圾,
他们是唯一能留住时间的方式,
对抗虚无的实体护盾。
纪念品可以待在专属于它们的混沌里,
总是沉默,偶然发现,结界庸常。
4 功能性用品:时不我待
及时升级,去旧迎新。
把这个淘汰机制常态化,
还能用却不够好用的处理掉,
在新欢即时的愉悦中将其归入折旧成本。
而非堆到不得不处理的时候,
只能正视巨量的机会成本,
比如这些次品加起来,
我是要丢了一个小书房啊~
情绪难免过于波动,
而下次又难免继续重复,
周而复始,为了身外之外竟消耗掉自己的意志。
5 允许交智商税,但要搞快点
有些易耗物品,哪怕是智商税,
因为提供了情绪价值,也是划算的交意。
只要在种草最深的时候迅速用完!
别等到移情别恋了,才是连个安慰都不得,
徒手造废物。
那些耗不掉的智商税,
就要看看多年以后见它,
是提醒你先想起被骗的快乐还是失去的钱财。
若是前者,纪念品专区有它一席之地。
对节俭主义者而言,或许,
没有无用之物,只有不当之用。
愿我和我的物理世界,
彼此实现、永不相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