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也分寒热,徐州老中医:调理脾胃,不妨尝试这个养胃方子
“如果把人体比作汽车,胃就是油箱,一个人走完一生,胃很重要。”
“现在有太多的养胃方式,北方人爱喝粥,广东人爱煲汤,其实人类说到底是动物,胃功能也会用进废退,中国人应该恢复自己的‘野生’胃,不要吃得过软、过精”。
养胃的方法有很多,但其实,要想养胃,先要分清寒热。

名松堂提示:养胃不对,努力白费
很多人养胃时就关注两个字“暖”和“软”,认为有胃病就该吃温暖的、易于消化的食物。可是,有人胃痛,吃了热食后反而更严重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没有分清寒热!
常见的胃部不适分为胃寒和胃热,胃寒需暖,而胃热则需凉,两种完全是不同的养胃方法。
胃寒需暖:食欲下降、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四肢冰凉,同时伴有感冒症状,这种属于胃寒的表现。胃寒需暖,在治疗上应以温胃为主。

胃热需凉:口干口渴、容易肚子饿,部分人会有口臭、手脚心发热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属于胃热的表现,此外,胃热还会有小便发黄、大便秘结的情况,不同于胃寒,胃热需凉,以清胃热为主。
可见,分清寒热胃再进行养胃才能对症治疗,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判断自己的脾胃是好是坏。

名松堂提醒:5个信号,判断脾胃好坏,赶紧自查一下吧!
判断自己的脾胃是好是坏非常简单,只需要看这五点:
看饮食:脾胃好坏跟饮食有很大关系,可以通过观察饮食来判断脾胃是否健康,有无厌食、饭后有没有不适症状、吃冷食是否会肠胃不适等情况。
看大便:大便是否通畅、是否成型都跟脾胃好坏有关,如果大便糟乱并且有消化不掉的食物,大多数是因为脾虚,而如果大便粘滞,同时有大便不尽的感觉,多伴有湿邪。
看面色:面色萎黄、口唇颜色淡并且口唇干燥起皮,同时没什么食欲,大多数是因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
看精神:精神不好也代表脾胃不好,若是有精神萎靡、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肢体困倦等症状,多为脾胃虚弱的表现。
看舌头:脾虚者舌头会有明显变化,观察舌头可发现脾虚者舌体变得胖大,舌色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
一旦发现以上问题,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是关键,然而,脾胃的好坏跟平时的养护有密切关系,那么,应该怎样养脾胃?

名松堂提示:冬季养脾胃,别盲目进补!
实际上,养脾胃并非单纯靠进补,盲目进补只会让脾胃越来越坏,做到这几点才是真正的养脾胃:
起居要规律:长期熬夜容易伤脾胃,尤其是冬季,因此,做到早睡晚起的起居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优质的睡眠质量对养脾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吃对食物:养脾胃重在吃,吃对了脾胃自然就好了,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以下几种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糯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对脾胃虚寒有缓解作用;白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等,具有滋养脾胃、助健脾胃的作用;香菇有补脾胃的作用;板栗有健脾丸的作用……

坚持运动: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都变“懒”了,尤其是不爱运动,但其实,要想养好脾胃,就得坚持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利用空余时间,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仰卧起坐,年级大一些的也可以饭后散散步,打打太极,跳广场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动脚趾:站姿或坐姿,双脚平放地上,紧贴地面,再用脚趾抓地后放松,两个动作相互交替多次,练习用脚趾抓地,可以刺激小腿上的脾经,让脾胃更加健康。
除此以外,名松堂给出了一个用了60多年的养胃方。
材料:茯苓、黄连、党参、乌梅、连翘、枳壳、公丁香、清半夏
做法:咨询医生、对症使用
功效:此方具有缓解脾胃症状的功效,同时,有辛开苦降、降逆止呕、益气健脾的作用,还能促进胃病的痊愈。
脾胃虚,百病生,可见,养好脾胃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