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现代孙子兵法》(三) 》陈再明22、9、28
三,第一篇 始计
第二则 五事七计
孙子曰: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孙子从探求实情出发,提出要充分计划国家的″道、天、地、将、法″等五项要目,和要与敌国比较"君主、将领、天地、法会、民众、士兵、赏罚″等七项得失和优劣。战争讲求实际,切记不能逞一时之愤,也不可杖一时之势,必须先洞察″五事",再比较′七计″,才能够避免无谓的败亡。
在此,我们先说明″五事″。五个项目中,第一个为″道"。道就是指道义而言,国家必须基于道义而战。为何战争必须先考虑是否合于道义呢?古人说:″仁者之师,所向无敌。"这句话就是说,″凭仗正义,才能战胜″的道理。
第二个为″天″,天就是指气象而言,如晨昏、晴雨、温暖、寒冷等时间气候的限制变动,都要选择良机作战。第三个为“地",地就是指地形而言,假使身陷险阻的″死地″时,也能知道如何″起死回生"。所谓:"地形者,兵之助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个为″将″,将就是指良将而言,要提拔一个卓越的将领,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故古人言:″一将难求″。良将的条件,必具″智、信、仁、勇、严″等武德。第五个为″法″,法就是指法纪而言。兵械、军粮、弹药等用度及管理要取得完善,和编制、纪律、财务等三者能够密切配合,则将使军队发挥出战斗力。
至于″七计″,也就是拿上述″五事″和敌方相比较之计。比较有关君主、将领、夭地、法令、民众、兵士、赏罚等七方面的优劣得失。要是能够在开战之前,先做好这番比较检讨的功夫,那么这场战争究竟会鹿死谁手?就不难测知了。
换言之,我们要比较一下,作战双方的君主何者深明大义?将领们哪一方具有才干?在天时地利的配合上谁会有利?哪一边的军民能够确实遵行法令?谁的兵众阵容较为坚强?谁的兵士战技较为纯熟精练?谁的奖惩制度比较完善?以上七计比较之后,就可以断言这场战争的胜败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