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刊丨《当代电影》1-2期热门考点整理

进入9月备考攻坚期,要把复盘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知识输入三边一起抓,那么拓展知识看什么?阁楼的C刊整理专栏告诉你。
《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三大核心期刊,考点相关论文全收录,今天推送的是《当代电影》第1-2期,往期推送请戳 《当代电影》第4期用法提示
如何把拓展知识归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整理是一名技术活,阁楼后期『实务班』为你网罗热门影片、电影现象、学界研究热点等,50+热门考点加上答题练习和全真模考,轻松掌握热点。
虽然早鸟价结束了,但应大家强烈要求,阁楼决定来一次实务班返场优惠——两人拼团,即可每人立减100元!
可私信我获取报名方式!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这期刊物又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论文吧——
Vol.1:电影想象力消费理论构想及与中国电影学派关系思辨
文 陈旭光 /《当代电影》2022年第1期
摘要
近年来,《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刺杀小说家》等“幻想型”电影取得成功,由此,电影的想象力问题凸显,想象力消费理论也逐渐成型并受到关注。想象力消费理论,探析“后电影”时代的想象力新美学和电影的想象力消费新模式、新文化,重思影像与现实、人主体之本体论关系以及电影观念和电影理论新变等问题。想象力消费理论既是对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体系的丰富,也为中国电影学派和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
关键词
“拟像” 想象力 想象力消费 中国想象 电影工业美学 中国电影学派

用法提示
近年想象力消费理论在互联网、数字技术、电影工业升级的背景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之相呼应便是想象力电影、科幻电影、魔幻类电影、影游融合类电影以及“假定性”美学。
同学们需要去深入了解这些新电影类型是在怎么样的时代语境之下产生的,以及它们各自所带有的特征。例如,影游融合类电影所呈现的跨媒介叙事模式;中国的魔幻电影、动画电影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素材、题材、神话原型进行再创造和现代转化;今年暑期档大热的开心麻花电影《独行月球》所开拓出的科幻➕喜剧的跨类型叙事模式等,表现了中国电影人所独有的梦幻、潜意识和想象力。
每一热点现象、爆款电影的背后都潜在着深刻的理论背景等待大家去挖掘,需要大家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再与目前存在的热点话题相结合进行深度思考。
Vol.2:时代场域中的中国电影理论建构
文 对话者:胡克 钟大丰 李洋/ 《当代电影》2022年第1期
摘要
在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然而,做大之后如何做强成为时下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做强中国电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工程”,无疑需要更为高瞻远瞩、博古通今的卓识,需要更多智慧与创造力的联合打造。在千变万化的现象面前,作为研究、揭示本质与规律的电影理论,理应为此有所作为。构建中国电影理论体系也是时代的需要。
在电影诞生的一百余年中,电影理论也如同综合性极强的电影艺术一样,汲取了其他理论的精华但又保有自身不可或缺的本质性,从经典理论到现代理论,从赛璐珞到数字技术,成为引领电影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向。相对于电影创作与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的理论发展较为缓慢,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总结、探讨与反思之处。目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之际,如何结合中国电影现状,借鉴、汲取历史及国外经验,发展、构建适合中国电影发展乃至具有全球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并将之引领、服务于中国电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我刊特别邀请了三位专家学者,就“时代场域中的中国电影理论建构”这一议题,从历史、技术、哲学、中国文化与美学等不同视角,深入探讨中国电影理论建构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并期待引发学界的共同关注与讨论。
时 间:2021年 11月 19日
地 点:中国电影资料馆 710会议室
对话者:
胡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钟大丰(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李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用法提示
(1)提起对中国电影理论发展的整体回顾,首先我们要抓住几个重要节点:早期的电影社会理论、影戏理论、左翼电影理论、软性电影理论,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电影理论界开展的电影本体论的研究,这几个重要节点整体串联起了中国电影理论发展的脉络,每一时期出现的电影理论都是与我国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语境息息相关。例如,新时期关于纪实美学的讨论、巴赞理论中国化、关于电影现代化的讨论等,都是随着70年代末政治的解冻、经济的腾飞、社会思潮和观念的更新,造就了这一时期电影理论界思想的空前活跃。中国电影理论深深扎根于现实,需要同学们去结合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并由此比较中西方电影理论研究的异同。
(2)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尤其是数码摄像机、计算图像、3D 和 VR等新技术出场后,电影出现了新的语言风格、剪辑原则和观看机制,我们需要一套新的电影概念和理论对这些新产物作出理论的概括,由此便带来了3D电影美学理论问题、数字影像时代巴赞理论的适用性问题等,同学们要留心这些学术上的讨论,整理出对某个话题的见解以及背后支撑该观点的理论依据,很有可能某个热点话题会出现在你考场最后的论述题上喔!
Vol.3:想象力消费视野下的科幻电影
文 黄鸣奋/ 《当代电影》2022年第1期
摘要
正如陈旭光等学者所指出的,想象力消费电影的崛起是我国当代艺术领域值得重视的现象。在社会层面,它体现了新资质导演、网生化观众、企业化网站之间的互动,抓住了以计算机为龙头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深入发展的机遇;在产品层面,它体现了科幻、魔幻、奇幻等类型片作为新集群以虚涵实的特点,在运用虚拟制作等技术进行生产的同时,以“悟空性”改变了传统作品的认识功能;在运营层面,它通过数字化促进影游融合,通过工业化拉升电影生产,并促进了幻想电影美学的建设。
关键词
想象力消费 科幻电影 中国电影

用法提示
我国科幻电影在近年新技术的激励下得到了一定发展,从《流浪地球》开启的科幻元年,到《上海堡垒》的口碑崩塌,再到《疯狂的外星人》《外太空的莫扎特》以及今年暑期档大热的《独行月球》,尽管发展的过程充满坎坷,但我国科幻电影在近年的确收获颇丰,无论质量或是数量都有所提高。
科幻片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其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科幻滑稽片,但一直未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才得到迅速崛起。同学们需要将科幻电影作为类型片的一种进行了解,梳理其百年来的发展脉络,科幻电影的重要导演和代表作品等,都需要大家有一定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近年我国的科幻电影创作,探析科幻电影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叙事流变、我国科幻电影所呈现出与好莱坞科幻电影不同的人文理念、民族风格、社会价值观等等,从多个角度对科幻电影进行剖析。
Vol.4:青年文化的突围与坚守:消费主义时代“影游融合”的价值抉择
文 邓雅川/ 《当代电影》2022年2期
引言
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不断涌动。“消费主义是指文化需要过度依赖消费,或者把消费本身作为文化的目的。”“影视”与“游戏”是当代青年文化的代表,在影游融合的过程中,消费主义思潮对其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而随之产生的各类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在影游融合的过程中由于过度追逐奇观审美而忽略了人文表达、游戏的暴力元素在影像改编中被无节制地放大、影游相关产业因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而迷失了对价值的判断。影游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同样是青年文化走向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面对消费主义的陷阱,当代青年应在对文化的坚守与突围中做出正确的价值抉择。

用法提示
影游融合在如今互联网、电子科技等加持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早期2001年的《古墓丽影》、紧随其后的《生化危机》《魔兽世界》,再到近年的《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这些影片大多基于游戏改编而来,“游戏”➕“电影”的模式使得影片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和粉丝群体,再加之影片视觉上的奇观呈现、非同寻常的叙事模式、与游戏之间的深层互动以及后现代的风格,这让影游融合影片受到了青年群体的热捧。
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伴随的诸多现状:影游融合类影片对奇观审美的过度追求而忽略了人文表达,使得绚丽的奇观成为流于表面的景观;游戏中的暴力元素在影像改编过程中被无限制的放大,对青年群体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等等。
面对影游融合呈现的现状,大家可运用已知的文化批判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论述。例如,面对消费主义思潮和资本逐利下影游融合的困局,可运用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批判、媒介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提出的“娱乐至死”、后现代主义理论等,都可融入进对影游融合现状的剖析和批判之中。
Vol.5:院线 VS.流媒体:好莱坞电影发行趋势分析
文 魏李梅/ 《当代电影》2022年第2期
摘要
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发行模式遵循着院线窗口期优先原则,然而这一惯例却因新冠疫情被打破。院线窗口期由通常的90天缩短至几天的亦为常见,一些电影甚至采取院线和流媒体同步发行策略,有的则转为流媒体发行。本文借助制度逻辑理论,指出传统院线和流媒体两种发行方式遵循的不同的内在逻辑,分析两种制度逻辑之间的竞争、合作以及融合的趋势,由此解析疫情只是加速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并进一步阐明未来好莱坞电影发行方式必然趋向更加灵活和多样性。
关键词
电影发行 院线窗口期 制度逻辑 承诺 便利 多样性

用法提示
(1)近年来,作为“介入者”的流媒体剧烈冲击着传统的院线发行模式,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爆发,徐峥的《囧妈》率先选择放弃院线放映而改为线上播映,随后的《大赢家》《肥龙过江》等影片也纷纷转到流媒体,疫情期间,以抖音、快手以及“BAT”等视频平台成为了大多数足不出户的观众的主要消遣方式。由此可见,流媒体绝不仅仅是一条新的发行放映渠道而已,全行业的流媒体化预示着将发行和放映环节的主导权让渡给流媒体。大家需要清晰的明白传统院线与流媒体之间不同的制度逻辑、两者存在的竞争,以及在新冠加持下两者出现的合作与共融。
(2)新冠疫情加速了流媒体的发展,由此生成的流媒体美学也是应当关注的重要知识点。流媒体改变了传统院线的观影模式和放映模式,重塑了电影美学的时空维度,弱化了电影美学的空间属性,强化了电影美学的时间属性;流媒体的放映模式也令电影创作更趋向现实主义,构成了对好莱坞“幻想传统”的制衡;最后,流媒体技术将“电视性”融入了电影创作,这也促使电视美学、电影美学和数字技术美学展开持续的融合,不断培育流媒体美学。
温馨提示:公众号【电影学考研阁楼】后台回复 当代电影,即可获取上述论文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