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两才女一一班昭、蔡琰 》陈再明22、10、1
汉代的这两位才女,都出生在黄河以北,也就是北方的女人。班昭籍扶风,属今天的陕西;蔡琰籍陈留,属今天的河南。本来当她们的时代,中国北方的文化比南方高得多,难怪这两位才女,都是北方人。 班昭一称班姬,她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因此,她自身也就成为了一个文学家兼史学家。蔡琰字文姬,她是东汉末年一位大文学家蔡邕(字伯喈)的女儿,蔡邕是因为接近董卓而为王允所害了的。而她的一生,更是极人世之惨痛,她的环境如此,所以她成为了一个纯文学者。 班昭的丈夫名曹世叔,所以她又被称为曹大家(读姑)。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没有写完便死了,汉和帝乃诏班昭就东观的藏书阁,替她的哥哥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而且叫皇后和诸贵人以师礼待她。《汉书》出来以后,当时的许多人都看不懂,连马融这样的大儒,还伏在阁下向她请教。 班昭的著作颇多。中国流行了一个很长时间,而且具有相当权威的《女诫》七章,便是班昭的著作。书中有篇《四行》,曰: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行己有恥,是谓妇德。择辞而说,是谓妇言。服饰修洁,是谓妇容。专心女工,是谓妇功。″ 班昭的″女之四行″说,既使放在现代社会,也是可行的。 蔡琰,《后汉书》称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可是,她的身世和班昭相比,其荣枯真不可以道理计了。她第一嫁嫁给河东卫仲道,不久她的丈夫死了,没有生下儿女,不得巳回到娘家。其时,她父亲虽还存在,可是天下已大乱。董卓挟献帝由洛阳西迁长安,不久董卓为吕布所杀,蔡邕也就为卓所牵累而遇害。文姬亲历此大纷乱,"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两章,描写当时乱离的实况,说: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合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第一章) 当时,董卓的兵,杂得有南匈奴的″胡骑″,文姬为这些″胡骑″所掳得,因没入南匈奴左贤王部伍中。从此她在胡中住了十二年,被強迫与胡人合,而且生下了两个儿子。她所嫁者,未必即匈奴中某王,但她诗中说: ″岁聿暮兮时迈征,夜悠长兮禁门扃。 不能寐兮起屏营,登胡殿兮临广廷。″ 既曰“禁门″,又曰″胡殿″,可見她所嫁者,即令非即左贤王,要亦决非虏中等闲之辈也。 曹操和蔡邕的私交甚厚,他看见蔡邕没有儿子,乃出金璧把文姬从匈奴中赎回中国。文姬描写和她两个儿子分手的情形说: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文姬回到中国以后,不胜城郭人民之感,因此她说: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为复強视息,虽生何卿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勗厉。″ 所谓″托命于新人″,是因为她回来以后,再嫁给了一位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后来董祀犯法当死,文姬又跑到曹操那里去苦苦哀求,曹操也居然把董祀赦了。曹操问起她父亲蔡邕的藏书,她说,原有四千余卷,经过离乱,巳完全喪失,现在她所能记诵的,不过四百余篇。曹操要派人就她抄写,她说不必。不久她自己便把这四百余篇逐一缮写,送给了曹操。 世传《胡笳十八拍》亦蔡琰作,但范晔《后汉书》一字未提。也许是后人所假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