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

有一个遥远的名字,它有泥土的芳香。
小时候我问父亲,土门为啥叫土门。父亲也说不清,只说寨子后面的岩口曾有一座石门。为啥叫土门而不叫石门?父亲回答不了。
今年回家过年,在一个老同学家闲坐。他爸爸告诉我们,土门在很久很久以前叫蓝伞坝。记得多年前,父亲和一个本家叔叔也提到过这个地名。所谓蓝伞,就是寨子后面老林头那些古老巨石的前生。老林头背靠一匹高高的长岩,而经过这里的这段岩曾支出过一把天然巨伞。伞下有一个集市,方圆内外的山民都在这里做生意和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劳动用品。



不知是在哪个年代,一只鸟,在岩上叫了七天七夜。有的居民果断搬家,有的则毫不在意,甚至觉得它烦得很。这个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区别在于把那只鸟换成了一位神仙。那些不愿搬家的居民嫌祂太烦,扛起锄头、拿起木棒甚至大刀,想去打祂。七天后,那只鸟,或者那位神仙飞走了。天地间訇然巨响,这把巨伞与跟它连在一起的一串巨石顷刻掉落下来。岩下的集市、未搬走的居民,从此长眠于洪荒巨石之下。


当我坐在这些古老的巨石上,抬头凝望老岩的时候,日光倾斜着从岩顶的树梢洒下,一阵疏朗的感觉直上心头。我幻想自己有一身的法力,让这些巨石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好看看曾经的这里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



同学的爸爸还说,土门所以叫土门,是因为岩口曾有土匪出没。那里有一座石门,因为土匪,便叫土门。
我想起一些事来。直到大概三十年前,在岩口,依旧有几个来自岩上村寨的小混混每到赶场天就在那里守着。见上岩去赶场的女子背得有水果、米酒、苞谷酒等吃食时,就要一些来吃。想让他们开钱是不可能的,不揍你一顿就不错了。这几个混混虽远不如曾经的土匪那么野蛮,但毕竟是在太平时代,还这么蛮横,就成了不受欢迎、受人诅咒的家伙。这些年轻、蛮横的身影,无意间接通了激荡在“土门”这个地名中的野性与蛮力。


我曾多次在岩口驻足,去寻找那座石门留下的痕迹,终是一无所获。只得作罢,迈开双脚向前走去,把一个阅过无数山民的岩口远远抛在身后。前方是将去赶的那个集市,或是山那边的大姐家,或是数十里外我求学于兹的江滨小城。
我茅塞顿开,原来土门是如此来历。但是土匪,可能是岩上的,也可能是岩下的,为何岩上不叫土门,而岩下却叫土门呢?
2018年5月26日凌晨,于写贵阳云岩
2022年9月底,修改于贵阳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