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复古穿搭想到的哲学
早晨洗好头发,对着镜子吹干后抹上发油,然后用发蜡定型。穿上干净平整的衬衫,有必要的话再系上领带,当然一件羊毛衫也很不错;然后是西服夹克,裤子却不必是同一个颜色;最后是套在外面的羊毛大衣。
复古怀旧的装束,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自己要怀旧?我常常反思。而最近的见闻让我有了答案——在消费主义的洪流中保持自我。
超出需求的购物,纵欲,享乐,逃避,喜新厌旧……消费主义的诞生虽然仅诞生不到一百年,但它对人类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家庭,爱情,责任这些曾经崇高的概念如今已经被大多数人抛弃,苟且偷生,安于现状,“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已经成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会有消费主义?它根植于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缺陷之中:
缺乏异性父母陪伴的孩子,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不停地谈恋爱寻求异性的慰藉,抑或是对偶像产生依赖,逃避现实。
被伴侣伤害的人,封闭自己的内心,再不愿意付出信任。
被工作和人际关系榨干的社畜,仅仅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否定自己生存的意义。
问过很多年轻时就放弃结婚和生子的人:“怎么面对变老后的孤独?”。答案惊人的一致:“在老之前死掉就好了”,“我没想活那么久”。可是他们真的有勇气自我了结吗?这些答案不过是另一种逃避罢了。
生活不易,我不想指责任何人,但消费主义不过是饮鸩止渴。人越是对未来充满恐惧,越是投入逃避和退缩的自我麻醉中,而这一种自我麻醉,反过来又加深了ta们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是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人类总有自我毁灭的倾向,站在高楼的时候,内心深处总有莫名的想要跳下去的冲动;滑雪的时候我们总希望体验急速下坠的快感;游乐园的过山车和跳楼机,制造的正是濒临死亡而不死的刺激。
巨大的精神压力,会让人抓伤自己,咬自己的嘴唇,不由自主的熬夜,拒绝休息,或者不规律的饮食甚至故意不吃东西。
每个人都知道放任负面情绪的危害,却又被它支配,正如同被消费主义支配一样,最后只剩下自我的迷失,同质化和毁灭。
我怕死,却更害怕同质化和迷失自我——如果各方各面都随大流,再也没有一点自己的选择的话,那么我一定等于死掉了吧。但如果盲目的追求特立独行,这也是掉入了同质化的陷阱——染黄毛,纹身,抽烟,这些都是初中生就玩烂的小把戏了。
人总是害怕时代的潮流,却又无法战胜它。那么,比起被消费主义支配,为什么不积极面对和引导这种潮流呢?我也经常沉醉在网购和收快递的快乐里,也会买一些完全用不上的东西,我不会因此自责,但会告诫自己,应该三思而行。
于是着装成为了我最深思熟虑而后获得快乐的消费行为——细细的研究服装的款式,面料和做工,又不断锻炼自己的身材来当一个更好的衣架子,对自己而言羊毛大衣和西装固然昂贵,但这些消费都能带来自信和长久的满足。
最后附一张自己的风衣照片吧,愿你也能在时代的洪流下,安然做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