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德勒看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
英文版原名《Wah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国内统译为《自卑与超越》,国外的译本更倾向于《人生的意义》。阿德勒思想距今已有百年,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其思想进项再研究。在日本,有两个哲学家和作家,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对阿德勒的思想也颇有研究。代表作是“勇气两部曲”:《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这两本书都是以“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故事形式展现。有人曾说: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幸福的勇气》就是行动指南。《被讨厌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变得幸福?”如果是对阿德勒这本《自卑与超越》读起来稍显困难的读者来说,推荐大家读一读“勇气两部曲”。
为何译为此,从书前的译者序和书后的阿德勒年谱可以看出,大抵和阿德勒本身的经历相关,自卑与超越很好地概括了阿德勒的经历和本书的内容。书的第一章探讨的关于“意义”:生命也好生活也罢,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婚姻)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曾有人笑谈这本书更名为《论合作在职业,社会和婚姻中的重要性》更合适。据说阿德勒的读者除心理学学者之外,更多的是教师和为人父母者。从书中讨论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一探究竟。职业、社会和性(婚姻)这三个主要问题之所以重要,这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人之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状态:要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阿德勒作为个体学心理之父,强调最多的却是合作。作为独立个体,彼此发自内心尊重、关心和兴趣,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相互支撑,全情投入的信赖、不求回报的奉献——这正是阿德勒所提倡的“人生的意义”。个体的幸福出发点在于共同体。这也是当下社会中所需要和倡导的。
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先关内,不妨先问一下自己,是否抱着合作的态度去合作了?从关内的角度出发,身体的外在表征是内在的直接体现,内在心理不仅能影响身体的外在表现,还能支配整个身体的结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解决孩子和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改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实现自身成长。如果一个孩子想要集中全力来克服他的困难,在他心理必须有一个他想要为之全力以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他对现实的兴趣、对别人的兴趣以及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的。如果我们看到某种情绪很明显地引起了问题,而且违反了个人的利益,只改变这种情绪是完全没有用的。情绪是个人生活方式的直接表现,只有改变其生活方式,才能将之斩草除根。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和优越感总是相伴而来的。每一个问题儿童,每一个神经病患者,每一个酗酒者、罪犯或性变态者,外在所展示出的问题,对他们自身而言都可看作是采取了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他们认为的优越的地位。一句话,心理目标诱发外在的行为表现。同样,对于追求完美主义者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内心追求完美,外在表现出迟迟不行动。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是来自我们缺乏肯定性,完美主义者缺乏这种肯定性。如果能认同这一点,完美主义者的拖延症必能大有改观。迁移到对问题儿童的教育上,我们需要让他们改进的,是他们的具体目标。目标一改变,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行为随之表现。
在本书中,阿德勒反复强调童年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以及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学会如何了解儿童的人,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没有了解一个人童年经历的人,是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个人的。 一个人的记忆绝不是偶然的,他从自己接受的、多得不可计数的印象中选出来记忆的,肯定是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极具重要性的事件。因此,他的记忆代表了他的“生活故事”;在他的一生中,某些记忆会一直存在。一个人童年的记忆尤为重要,童年的第一记忆能表现出个人的基本人生观,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的雏形。当我们想要更好了解一个人时,不妨问一问他童年记忆最深的是什么。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对于为人父母者来说,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就是给孩子余生的最珍贵的礼物。对于教育者来说,可以借助孩子的童年经历更好地了解一个孩子,理解他当下的行为和表现,从而帮助并教育孩子。
说完记忆,该聊聊梦。从这里也大概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对阿德勒早期的影响和后来的决裂。关于的梦的解释有很多种,关于梦的隐喻的说法也一直有。梦境往往和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心境以及一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往往是他当下心境的一种隐秘的反映。正如阿德勒所说的,我们不可能用一个通式来解释符号和隐喻,因为梦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梦到同一种物像,也会因人不同而有不同的寓意。对梦的研究并不能让我们得到一种解释梦的普适秘诀,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梦和它的意义,多一种角度去看一个人,了解一个人。
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共同结合以谋求他们相互的幸福,他们孩子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幸福;如果它在任何一方面失败了,它就无法和生活的要求协调一致。只有夫妻双方都认为他们的共同幸福高于个人利益时,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他们两人对另一方的兴趣都应该比对自己的兴趣更浓。要看出一个人是否对另一个人有兴趣是很容易的事。如果他对她有兴趣,他对她喜好之物也会感兴趣,同时会把她的幸福当作是自己必须兼顾的目标。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些人,这些人把和别人的关系当作是决定胜负的场所,他们自然不可能知道友情为何物,也不可能知道爱情为何物。
书中谈到学校的影响和青春期的问题。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凡是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都落在学校。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扰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一个好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全力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和信心,并帮他消除由于他对生活的解释而为自己的能力订下的各种限制。关于青春期,正确看待,理解帮助。
关于犯罪心理学,不得不回归到儿童的早期教育。假如一个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时时受到新的打击,他自然不可能对学校生活感兴趣。但是,假如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善待这些孩子,他们是会发展出社会兴趣的。每一个罪犯都曾经是孩子,假如我们能使罪犯对人类的幸福产生兴趣,假如我们能使他们对其他人感兴趣,假如我们能教会他们用合作的方法来解决生活的问题,就会减少很多社会问题。假如我们在学校中能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勇气,我们便能从另一个角度降低犯罪率。学校教育中更应该教会孩子自信和勇气。
关于职业。母亲是第一个影响子女职业兴趣发展的人。孩子的职业选择受父母的职业影响。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所受的训练和努力,对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动范围有决定性的影响。早期的努力是晚年成功的最佳基础。一个孩子越早确定职业方向越容易获得成功,总是摇摆不定的,往往一事无成。确定职业的年龄在13岁左右,家长和老师可以试着同孩子聊。一个孩子幼年时期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他的未来职业走向。大人可以做的:要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以发现他们努力的方向,推动他们前进的力量,他们的优越感目标,以及他们要使其具体实现的方案。
最后两章,关于同伴、爱情与婚姻,回归到书开篇提到的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我们能够给他的最高荣誉,或者是说生活赋予他的意义,他必须是一个良好的工作者,一个其他人的朋友,和一个爱情与婚姻中的真正伴侣。从合作的角度看,他必须是一个良好的合作者。本书通篇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合作。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它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简言之,想要从自卑走向超越,唯有合作。阿德勒不愧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十二章将人生的三大话题描述殆尽。唯一的遗憾,市场上目前的译本中尚没有一本读起来特别流畅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