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形成论》罗杰斯(6)
第六章 个人形成意味着什么?
1. 实质上每个人都在问:“我到底是谁?我怎样才能接触到真正的自我,在我所有行为底下的那个自我?我如何才能成为我自己?”
2. 个人形成的过程
- 个人最想达到的目的,他在有意和无意追求的目标,就是成为他的真实自我。
○ 首先,他会把自己以前所戴的人格面具丢在一边,因为他早已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了这些面具的存在。
○ 他会逐渐意识到他的行为有多少是不真实的,甚至他的情感体验也有多少是不真实的,不是从他的有机体真实的反应中涌流出来,而是一种假面具,逃避自己的避风墙。他会发现他的生活有多少是被他虚构的理想自我所指引,而不是由他的真实自我所指引。
○ 最常见的绝望是不去做自己的绝望,或者不愿意成为自己的绝望。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就是绝望的对立面。
○ 揭去假面具之后,这种自我探索会让人心神不安,是一种痛苦体验。
○ 然后当事人会体验到他的自我怜悯,憎恨和爱,然后他自己觉得有一种信心,他正在成为他真实自我的一部分。
- 体验情感
○ 体验情感是我们探究未知的自我要素的重要途径。可以用纯粹文化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能够使人体验当下的自我,于是个人可以成为自己的恐惧,成为i自己的愤怒,成为自己的软弱,或者成为任何一种情感态度。
○ 让一种情感体验发展下去,直到它的边界。在这种存在方式中,当事人体验到的是各种情感,依赖,伤害,悲痛,妒忌,愤怒,脆弱,爱情,可能是人类能够拥有的任何一种情感。
- 在体验中发现自我
○ 个体似乎再慢慢的,充满痛苦的探索他向世人呈现的面具背后的东西,在他一直用来欺骗自己的面具背后隐藏着的东西。他深切的生动的体验到在他身体之内隐藏的各种材料。他越来越真切的成为他的真实自我,一个新鲜活泼,气息生动,富有感情,流动变化的过程,简而言之,他变成一个真实的个人。
3. 成为什么样的个人?
a. 对经验开放:更加清楚的理解外在于自己的现实,而不是用一种预定的分类框架来感知现实。不是所有的树都是绿的,不是所有男人都是严厉的,不是所有女人都是难以接近的,不是所有失败都证明自己是个笨蛋。他的信念不再刻板僵化,他开始能够容忍不确定性。他能够接受更多内在的相互冲突的情境,而不是对这个情境闭目塞听,下一个简单的结论。当他疲劳时他可以感受疲劳,疼痛时感受疼痛。
b. 信任自己的有机体:当事人好像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有机体是值得信任的,而且它是一个很合适的工具,能让我们在每个即时情境中发现最令人满意的行为方式。他向他的所有经验开放,使用当前情境所能得到的所有信息来做出决定。这不可能绝对可靠,他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是他向经验开放,因此对令人不满地结果会有强烈的和直接的意识,错误的选择会及时得到纠正。
c. 内在的评价源:他越来越不再关注别人是否赞成,不再依赖别人的标准生活,不再依赖别人为他做出决定和选择。他承认,做出选择取决于他自己。
d. 成为过程的意志:越来越愿意成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件产品。他倾向于放弃确定的目标而接受一个更令人满意的认识,即他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生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