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秋风中又闻到洱海的气息——女巫云南旅游笔记(二)
洱海,是离我内心最近的海。
波浪平静涌动着,气势巨大而细腻,在靠近时能闻到水草味道,就像一种耳语,令所有漫长的休眠惊醒——当我在风里又一次闻到洱海的气息,巨大的云朵正在天空漫游,没有目光追得上它们身姿变幻。



一只黑白色花斑小猫,在路与沙滩之间穿来穿去,偶尔去蹭蹭谁,活泼又缠绵。一转眼,看见它在吃草,一转眼看见它趴在洱海边,小心翼翼喝水,刚刚在感叹流浪猫咪好可怜,路对面民宿老板找来了:一白、一白,回家吃饭!
小猫一白喵喵喵回应: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大理磻溪村是当下很网红的S湾打卡所在地。到处驻扎着正在直播的网红们,卖力、兴奋、投入,鼓舞着一条浪漫的环海公路变得激情四射。
有情侣在转圈跳舞的汉服姑娘面前短暂停下,女生小声说:我关注她很久了。可她眼神里并没有一丝惊喜激动,拉着男人走了。
双脱手像只大鸟般骑自行车的中年男人狂风般刮过公路,他跟随自己的音箱大声歌唱:我们一起去旅行……10分钟后,又原路骑回来,又骑过去,永无休止往返,最后整座海岸都回荡着:我们一起去旅行。
还有随地坐下就开始给游客编彩辫的当地大姐,还有来来往往卖气球的小贩——没有一个拍照的女人能躲过一只被硬塞过来的花朵开心大气球。





夜幕低垂,海面洒下粼粼发光的金子,清晖皎洁。
谁点燃了一枝小小烟花,瞬间时空穿梭回曾经许下未来愿望的那天——感恩命运终于眷顾。
不一会,绵密的云层突然变厚,变黑,终于转变为一场急促的雨。
第一滴雨落在海面上,海边沙滩上来不及收拾乐器的吟唱者索性继续他的歌,直到云朵重新变幻了形状与色调,升起藏蓝色的月光清朗。
不需要安慰的人,自己拥有光亮的人,等来了一个满地月光的晚上。



S湾的清晨。
早起遇见隔壁客栈养的白色大狗,一动不动温柔站在路中间,静候今天去喜欢它的第一波旅客。
一位正在旁边拍照的中年上海男人告诉我们,狗狗叫做“顶顶”,已经很老了,他和夫人每年都会来住几天,看看它。
他的夫人正从2楼客房露台上俯望,精心打扮,戴着一顶迪奥的黑白色宽檐帽。
她说:没事,你摸摸它,顶顶很乖的。



喜洲古镇就在附近,这是一座安静的白族村镇。
村子外围环绕大片稻田,和一家住在麦田里的咖啡店“洲”,开阔的座位与稻田之间只隔一道田埂,中午时分,他们自建的比萨烤窑升起阵阵炊烟,香气飘摇。
远方苍山连绵,风吹稻浪,云朵的阴影落在稻田之上,那份轮廓熟悉又妥帖,在微风中眼角湿润的人啊,将热气腾腾的生活按下暂停键。




在双廊必须得找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民宿,面朝洱海,诗意栖居2晚。
“宁芙海宿”就是很典型的海边民宿,无限紧贴洱海,它还关注到房间隔音、沐浴之类的居住体验,细节精致、轻盈,亲水平台上的早餐和下午茶就像浮在海面上的美食甲板,自带电影滤镜,将一切美与时间凝固。
哪怕一无所有,也拥有此刻凝固的温柔。








没有订到木夕大理的房间,订了它的晚餐。
这是另一个区域的双廊,从海边停车场进入双廊,密布羊肠小道,在光线阴暗的局促肠道中走着走着,突然豁然开阔,海面和阳光双双迎面扑来。
这是一家迎着海风生长的餐厅,落座于无边的暮色之中。
在黄昏里等服务员将晚餐一碟一碟送上来,崖下洱海的波涛逐渐变成粉金色,心中也泛起温柔的情歌,吃什么不重要了,此刻再贪心挑剔的旅客也提不出别的愿望。




另一晚,也是在双廊,在一条暗巷中吃到了最美味的云南米线。
实木为主调的“银米”店面装修质朴简洁,只要一落座,就感知到店家在品牌视觉上的投入,满满的仪式感,连食用方法都被印成一张小卡片,木质九宫格端上滚烫的奶白色高汤和不少看起来就挺珍贵的食材:虫草、松茸、切得超薄的鱼肉片……主角当然是米线,细滑柔韧,在滋滋冒泡的高汤中饱吸水分,连汤入口,鲜香软爽,额头开始涌上细汗。
隔壁桌忙着拍视频的食客,在吃完第一筷米线之后纷纷放下了手机和交谈,将头深埋进那口热气腾腾的大碗。
一份几十元的米线而已,却感觉自己被隆重和真心的对待了。
吃完一声叹息,因为之前从未吃过这般美味的米线,估计之后也再难遇见。





要不就写到这里吧,秋意微凉,纸短情长。
无论是否相识、相遇或邂逅,洱海始终在那里,泛起阵阵温软的涟漪。
看久了海浪,就会感知到其中蕴含柔韧的力量,一边治愈,一边扬起另一种情绪振奋——只要回到洱海,就会像多年前抵达时那般重又升起新的愿望:我也想要和洱海的秋天那般,心绪晴朗、身体敏感,去投入生活,然后生活在真实的生活里。
在大理时,许久不联络的老师发来一张微信照片,是一张仰拍的白色蜂巢状建筑。
我问:您在哪里啊?
老师:这你都忘了?大英博物馆。
我们隔着时差、隔着空间,并肩眺望着人间美景。
祝福我的老师,也祝福所有人,秋天时就可以痛快抛下所有在夏天和过往积累的遗憾与感伤,成为一个心满意足的人,一个收成累累的人,一个将要珍惜幸福的人,一个崭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