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岛一日(施工中)
前一阵子有一天做梦,梦到自己在也不知道宫岛还是直岛,还琢磨着回到本州岛上是要去仓敷还是尾道。就想着大概这是冥冥之中什么力量在召唤着我把山阳线没写完这两个点写一写了。
那么就从宫岛开始吧。

想去宫岛一方面是因为想踏平山阳一线的世界遗产(2016年初看完eito新年蛋控之后从福冈直接杀到京都大阪揣着JRPass开始的物尽其用山阳巡游,非常物尽其用了,最后终点一直干到了汤布院),一方面是因为大河剧《平清盛》。
《平清盛》在当年属于收视很不好的一出大河剧了,我却上头到看完后意犹未尽又一口气读完了《平家物语》和宫尾登美子的(算是个二创的)白话小说版《平家物语》。
大概就是被《平家物语》开头那几句颇有《红楼梦》异曲同工气质的诗文打动了吧(诞生年代其实远早于《红》)。“祇園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裟椤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平清盛》这个剧虽然不受日本大众欢迎,但的确拍出了无常二字的精髓。平氏一族盛极一时如同过眼云烟,转瞬间都成了坛之浦水下的怨灵,这种把无常二字具像化的作品,悲剧性的美感使得它超越了大河剧一向美化主角的套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探讨走向了更严肃的层面。
所以就一直想着要去一次宫岛,看一下严岛神社里的三十三卷平家纳经。拣日不如撞日,既然有山阳之行立刻就排进日程了。
离宫岛最近的城市是广岛,沿着山阳一线从大阪姬路冈山过来,需要在广岛歇脚。第二天一早行李寄在酒店,二十分钟JR车程从广岛站到宫岛渡轮口,就可以登上渡轮出发往宫岛了。(渡轮票有JRPass记得不用单独买,因为这个渡轮也是公营铁路一个集团公司的,具体要去的朋友可以再查一下最新的JRPass包含线路网站页面详细说明)

在渡轮上看到海上大鸟居时,就知道快要到达宫岛了。站在渡轮甲板上拍鸟居能听到隐隐约约哪里传来的笛声,传统日本音乐的感觉,透着一点凄清,立刻想起《平清盛》的主题歌,“且玩焉,游于世。” 还没上岛已经开始有那个vibe😂
海上大鸟居本身也是严岛神社一个招牌般的看点,全日本像这样伫立在水中的鸟居本身也没有几个。(另外的比较有名的一些有琵琶湖的白须神社和箱根的箱根神社)在信奉万物有灵的神道教里鸟居的作用是区隔开神的领地与人的领地之间的界限,从进入鸟居开始,就是神社的领域了。建在水上的鸟居多是因为神社年代久远,在建造时人们只能从水路进入。(在一千年前的平安朝末期)地理位置偏远(距离当时的首都京都坐船都要很久)、遗世而独立于濑户内的小岛上的这座神社,自然也只能由水路进入。(当时全宫岛应该就是因为这个神社才运转的)
但濑户内海毕竟也是海,是有涨潮落潮的,涨潮的时候鸟居非常好看,落潮的时候海水退去,就有点,立在淤泥中,污淖陷渠沟的即视感… 所以去之前最好是查一下当时的涨落潮时间,以免看不到涨潮时的样子。

从轮渡码头上岛以后右行,沿着临海的道路一直走,不多远拐弯处就能看到鸟居和神社了。临近严岛神社的路也是机动车禁行的步行街,意外的惊喜是这里也和奈良一样,散养着许多小鹿,沿路走着都可以跟小鹿玩耍一会儿。(毕竟小鹿是神的使者,不晓得春日大社和严岛神社是不是供有相同的某位神道教的神明)

严岛神社就在海边道路的尽头,一拐弯左手边有一座五重塔,右手就是海上的大鸟居了。神社就在两者中间,说是道路尽头,实际上也是建在海上,从宫岛岸边延伸到海水中的低矮建筑。

从陆地上是很难一眼看尽神社的全貌的。去的时候时间很早,神司们还在打扫劳作,空旷的走廊一眼可以看尽,在走廊上每走几步都是不一样的景观。方正的长廊自然形成了一个框状的构图,透过这个框无论是看大鸟居还是看神社都有一种更具秩序性的美感。




神社的始建年代其实远早于1100年前后的平清盛时期,平家修缮神社实质上是在翻修。翻修它的目的一方面出于家族的政治考量,一方面也是源自借助海路贸易崛起的平家武士一族对海洋之神的信仰与敬畏之心。
在与宋朝的海外贸易中占得先机从而获利的平家,凭借在濑户内海的叱咤风云,从武士阶层摇身一变,跻身贵族行列。年轻时先锋的改革者平清盛,没有忘记他崛起的本源,甚至在后来成为相国权倾朝野时,还做过把国都整个搬到濑户内海的美梦。
所以平家也异常依赖海洋之神:翻修严岛神社,频繁地举家不远千里前来拜祭,在崇德天皇事件以后纳经三十三卷于严岛祈求海洋之神安抚死在赞歧的怨灵。严岛神社后来成为了神道教一支重要的信仰分支严岛信仰的总本社,与整个平氏一族的起落不无关系。
严岛神社祭祀海洋之神,神社内也特意修建了向神明献舞的大平台。平安朝贵族武士均喜爱舞蹈,平清盛自己也曾和好几名白拍子舞女有过情感纠葛。(《平家物语》里有写到,因此还诞生了岚山嵯峨野的祇王寺)




既然来了神社,自然是要专门去看一看传说中的平家纳经。它就收藏在神社旁边的宝物馆里,需要另行购票进入。穿过一座半圆拱桥就能找到宝物馆,和通体朱红的神社比起来,是朴素的、并不起眼的一间。然而里面的平家纳经却是极尽华丽精美之巅峰。
说是纳经三十三卷,但实质上只有三十二卷是由平家人亲笔抄写的经文(法华经、心经等等),另外一卷则是平清盛写的类似总序一样的文字。崇德天皇退出历史舞台伴随着平家的崛起,但他死时的惨状大概是引起了平清盛的心有余悸。(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既然信奉万物有灵,对于如此这样一位死不瞑目的超级怨灵,也不能视若无睹。(毕竟日本史上的前几个大怨灵甚至直接造成了从奈良到京都的迁都)
崇德死时发愿要变身日本的大魔缘,让“皇为民、民为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平家的经书安抚了大魔王的心,平清盛成了第一位“民为皇”的受益者。自此日本历史上天皇确实也几乎再也不能掌握政治实权。(被崛起的武士幕府和后来的现代政府所代替)但平家的“民为皇”也没有屁股坐稳几年,成为贵族的他们终究还是丢失了自己作为海上武士的根基,核心战斗力在整个家族日益与贵族无差的生活中逐渐消亡了。
纳经的看点,一方面是背后的历史,一方面也是其本身的美,平家两代人端正秀丽的楷书折射出整个家族高度贵族化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华美的装饰也凸显出平家在当时已经行走在去往权势滔天、富可敌国的道路上。
但《平家物语》开头敲响的却是丧钟,是无常的警告声。凡事太尽,缘份势必早尽。平清盛大概是听不到,或者,他不想听到。满怀野心的他,经历过的人生只有上坡路,他的家族也应只有上坡路。下坡路和没想到什么的,对于他来说,本来就不应该存在。

宝物馆之后再拐个弯,在很边缘的一个角落里,能够找到一间小小的清盛神社。顾名思义当然祭祀的是平清盛本人。日本人审美观念奉为至上的是“物哀”“幽玄”“侘寂”,历史人物中他们偏爱的是源义经这样的失败者末路英雄,对于他野心勃勃、骄奢淫逸的养父,无论正史野史都没什么好脸色。(btw我个人也喜欢义经,即使他政治素养幼稚到几乎为零,这个等写鞍马贵船的时候再展开说,这里就按下不表了)
清盛神社无论对比严岛神社还是平家纳经都显得那么不起眼那么门可罗雀,和旧时代的改革者最终成了新时代的守旧者大概是直接关联的。曾经“且玩焉游于世”意气风发的潇洒少年,终究成了董卓、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外戚国贼”。可惜后白河不是汉献帝,不是平家能玩弄于手掌心的天皇。
平清盛死于热病之后,平家缺少了能和后白河院政在权术上相抗衡的中坚力量,再加上贵族化以后也失去了武士的战斗力,很快被后白河利用源氏的武装压制了。直接在坛之浦海战中让平氏全族覆灭的正是被平清盛逼死的源义朝的第九子、清盛养子义经。
坛之浦战败后,清盛的妻子时子抱着年仅8岁的外孙安德天皇与象征皇权的天丛云剑跳海,“海底也有都城吧”,最终和整个平家一起去另一个世界实现迁都濑户内的梦想了。义经成为战神,替父报仇成功,最终却死于亲哥哥赖朝的迫害。赖朝卧薪尝胆运筹帷幄,终于创立镰仓幕府,以武士统治代替贵族统治,最终大权却旁落于外戚北条家。看起来每个人都求仁得仁,但在如梦的一生结束后,每个人又都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