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是怎样骂人的?
我们来聊一首王令的诗。王令就是钱锺书《围城》里说的“陵谷山原”里的王广陵。我们聊的这首诗叫《纸鸢》,纸鸢就是风筝。这是一首骂人的诗。
为什么骂人呢?因为价值观不一样,审美和品位不一样。但骂人这事儿呢,也是各人有各人的招儿,有人骂人呢,是什么难听话都好意思说出来,所有不堪入目的字、伦理梗都给你用上。另一种是知识分子骂人,一个脏字儿都不用。他们的受众不一样。知识分子骂人,也是要有起码的知识才能听得懂的。我们就看看王令怎么骂,以及为什么要骂。
前两句叫,“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轻鸢,就是纸鸢,不是真正的鸢。真正的鸢是老鹰。轻鸢,是纸做的,所以它很轻。壮远观,就是,远远地看着,很漂亮,千姿百态。“似嫌飞鸟未多端”,飞鸟啊,它不像风筝这么千奇百怪,有蝴蝶形状的、蜈蚣形状的、美人形状的,变化多端,比飞鸟的样子多多了。天上本来就有很多飞鸟,但有些人嫌飞鸟缺少变化,又做了风筝,放到天上来。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风筝啊,才刚刚顺着一根线,被风吹起来,马上有一帮愚儿——就是一些愚蠢的家伙仰起头来看。说骂人呢,主要是说这句。这怎么是骂人呢?因为他不是写风筝,是写人。有些人呐,有背景,有靠山,他的背景可能就是那么一个人,他就凭着这个人蹿上去了。这就叫“才乘一线凭风去”,才刚刚蹿上去,马上有一帮人仰着脸观瞻,崇拜得不得了,觉得他太厉害了,一飞冲天了。
下一句,王令骂得更晦涩,他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他说: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这些愚儿,愚蠢的小儿,以为站在风口上的人一飞冲天了,王令说:他们飞出对流层了吗?大气层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外层啊,这才到哪儿呢。“未必碧霄因可到”,碧霄,就是青天,难道青天就是风筝这么高吗?它连最底下的对流层还没飞出去呢。这是骂“仰面看”的人:你们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看到一个小风筝蹿上去,就以为这叫“上天”。天没有这么矮呀。“未必碧霄因可到”,碧霄不是绑个绳、起点小风就能到的。
“偶能终日遂为安”,你别看这些风筝飞得高(虽然实际上压根儿不算高),他们能囫囵着上去、囫囵着下来,就不错了。“终日”,是良久的意思。因为风筝飞上天之后,线是很容易断的,风稍微大一点,吹折了,吹破了,跟别的东西缠在一起了,所以,能囫囵上去囫囵下来的没几个,但那些愚儿呀,只看见风筝上去,就欢呼得不得了,崇拜得不得了,他们不知道,“偶能终日遂为安”,偶然能够体面地保全着下来,就很不错了。
最后两句,“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这是用了《庄子•逍遥游》的典故,《逍遥游》也是骂人的,所谓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我噌一下蹿起来,蹿飞了,飞到哪儿呢?有时候能碰到榆树叶子,有时候能碰到枋树叶子。“时则不至”,这句话很损,有时候还碰不到,碰不到怎么办呢?“而控于地而已矣”,掉到地上就完了呗。而大鹏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但是大鹏飞呀,它有个条件,就是要起扶摇。扶摇是盘旋而上的飙风,“扶摇不起”,是说这种飙风没起来。“沧溟远”,北冥南冥对蜩与学鸠这些人,对“仰面看”的愚儿来讲,太远了,他们理解不了,风筝就是他们理解的极限了,他们就对大鹏说:搞笑吧,风筝都上天了,比你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你还嫌风筝不高,有本事你飞个试试呀!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公司崩塌前的最后较量 (5人喜欢)
- 李白天下第三 (5人喜欢)
- 200字抓包大模型 (2人喜欢)
- 为什么当前的AI在文学创作上表现拉胯? (2人喜欢)
- AI能不能自发写好故事?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