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洛阳畅想
不觉已两年没回过老家和洛阳了,如果匆匆一瞥不算回去,得有近10年没好好的逛逛洛阳了。洛阳是我待过的除了恋爱经历给我幸福感最足的城市了,每次看到羊肉汤,老城,旧书店等字眼,往昔的画面就会油然而生。
高中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混迹在老城区,最先想到的就是学校北面的那条神秘的路,多年的记忆和梦境的混合杂糅,让这条路变得扑朔迷离。那时候每周回家再返校我喜欢选择很慢的一条换乘方案,从家坐三蹦子到镇上,从镇上坐5路车到县城,从县城坐3路车到龙门石窟附近那个镇,再做62路到洛阳站,再坐10路车沿着这条魔幻之路到学校北面,走大概300米就到校门口了。这条路我记得步行过很多次,不知是梦境还是记忆,印象很深,甚至跟哪个同学一起还有印象,但是因为什么事而步行回校却很模糊,沿路的风景好像跟记忆里的也不太一样,很奇怪好像做过很多次这样的梦。就现在回想这条路,背景是昏暗的,很古旧的感觉,路上有一家涮羊肉摊,很荒凉,临近学校这里有一排当地人的民居,还有护城河和桥。
接下来说的可能都是真实的记忆,因为带上了具体的食物,事件及人物。丹尼斯超市片区南对面的一排芝麻小食店太经典了,有元宵店、担担面点,饺子铺,烧饼铺等,东对面有李三羊肉烩面、洛阳面馆、油泼面等,斜对面的一排有火锅烧烤和各种网吧,对了还有大众浴室及各种游戏厅。大张超市片区附件就是老城街道了,有羊肉牛肉各种肉汤、糖炒栗子、旧书摊、古玩城。这些典型的场所几乎覆盖了我高中三年的所有社会活动,对了还有各个学校的蓝球场。涧西区王城公园附近印象也很深,当时放暑假为了逃避鞋厂打工,在发小武哪里借宿过很长一段时间,管吃管住很开心。
其实老想起这些还是有逃避的意思,我们这行只能在外讨生活是很大的劣势,但是因为工资水平不菲给了我们很大在大城市安家置业的希望,我跟我老婆甚至没有很正式的沟通过在12线城市和56线城市的安家的利弊好像默认就要在这片热土奋斗一辈子一样,甚至有点不可反驳的意味,提起来就会被质疑是不是要摆烂或者逃避之类的负能量词眼。带着这样的疑惑也走过了10年,现在也结了婚有了一对儿女,房子还没完全有着落还算有个温暖的窝,按理说应该再接再厉努力奋斗置换一套符合自己要求的房子供孩子们到大学毕业,自己退休在杭州享受退休生活。但是我真的压根没有在杭州过一辈子的打算,我的梦想生活城市是洛阳,这是我很纯粹的理想生活城市,我实在有点孤独了,家人最近的关系还算融洽,但是在这个城市我完全没有可以一起聚聚释放压力的朋友,老黑实在是太忙了并且阿里人的圈子离我也很遥远,我现在想想我得有10年没有很自然的跟朋友聚会或者到朋友家里串门了,甚至连过年中秋等大节日都没了兴趣。对杭州真的没有一丁点归属感,我想逃离杭州,最重要是的老婆支持我,如果夫妻想法不一样就很痛苦。
最近焦虑感剧增,一个是因为互联网大环境不好,一个是年龄和身体状况差劲带来的生理上的焦虑感。每天到公司只剩半条命了,工作一直提不起劲,感觉在没有任何资源的外地如果一旦被互联网淘汰就很难转行。或者是我对这行真的没有热爱,也没有天赋吧。
我一直想跟老婆重新分析下现在的局势,我们俩虽然是双职工,但是职业生涯都不太顺利,在小公司摸爬滚打10年简历并不好看,并且年龄也是道坎,想进大厂太难,业余学习时间也不允许,选择了陪孩子长大就得花费实实在在的时间陪伴,否则还不如那些留守儿童,即使进大厂,大厂的作息可能会劝退很多安逸惯了的小厂员工。在大城市安家的优势我是这么想的:孩子起点高,高考相对没有万人过独木桥,工作机会多,上限高。但是缺点是:工作下限很低,一旦失去竞争力想转行难比登天,生活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只有不停的工作,每月的房贷及高额日常消费才有着落,机会大风险也大。建立朋友圈很困难,大家都是一个一个的孤岛特别是程序员圈。高中资源有限,好的学校的资源更有限,其实享受前边说的优势的还是彻底自由的10%的超高收入人群。还有个不可避免的劣势就是未来养老太麻烦,离家太远,每次都是举家迁徙花费太高。
小城市策略的优点:可以先把家安在小城市留好退路,继续吃几年互联网红利积攒原始资本,孩子们也继续留在身边上学生活,逐渐把老家的人脉资源拉起来,为转型提前做准备。针对小城市的劣势其实是看你所处的阶层,有一句话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在杭州边缘地区享受的教育资源远比不上小城市的优质资源(托人是可以办到,大城市几乎没什么希望,市区房子太贵根本进不去),还有就是生活周边及居住环境的体验,这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在杭州只能越住越远并且总是在等待周边开发好(每天叮叮咣咣),房子花费了家庭的大部分存款,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很低。在洛阳可以选择很多房型,可以住在王府井及洛阳最好的教育资源旁边。大人压力减小了,每天的心情也不一样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的。高考万人过独木桥其实还是看能力,如果你有在杭州考浙大的能力,在河南冲出去也不难,并且还有如果我们创业成功,孩子们就有了不用重复我们的生活的选项,不要太迷信大城市,快乐最重要。总结一下就是,对于我们这些天赋一般的普通人,在小城市的基本面要比在大城市的好得多,自然更容易幸福。还有你能想象我们50岁了还在为孩子的房子奋斗吗?你能想象四个老人要频繁的往返在南北这条跨中国的铁路线吗?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是需要勇气的,你可能会在意外界的看法:拿着高工资不敢在杭州生活、从大城市退回来肯定是混不下去了...,这都是外界的看法,大城市冷漠不用担心这个,但这是好事吗?孩子也会从他们这一代开始冷漠,亲戚朋友家的同龄人都不认识。这也是选择小城市并不是摆烂的原因,也有很多挑战。作为家庭的中坚力量,最重要的是赡养好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自己每天被压得喘不过气,我想这个家庭的氛围一定很不好。
也许我们还有机会在杭州实现财富自由,成为顶端的10%的人群,这是要付出时间及寿命的,长期的高压及不规则的作息饮食我们俩都没这个资本,现在小公司的强度加带俩娃的强度身体都开始报警了。或者说我是个要求不高的人,我不太喜欢每天都是冲冲冲,我想过简单的生活,在自己熟悉的街道有个还不错的房子,附近有自己爱吃的馆子和三五好友,有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够了。为什么只有财富自由的人才有幸福,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