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王广陵怎样写秋色?
我们接着来聊王令王广陵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很不错,是他一首诗中间的两句,叫:水闲海月寒初上,树尽秋城碧自围。这写的是在一叶扁舟上看到的景象。
水闲,江水是闲的,没有什么事儿。安安静静、百无聊赖的江水。“闲”字跟“间”字很像,它们的繁体字,有一种共同的写法,就是一个门,里面一个月字,这个字,既可以认成“闲”,也可以认成“间”,但如果是一个门一个木,那就是闲了。
我怀疑作者一开始可能想写成“水间海月”,也就是说,月亮映在江水中间;有一个版本,后面三个字叫“寒初漾”,“荡漾”的“漾”,不是“寒初上”,如果是“水间海月寒初漾”,非常好理解,也就是说:从海上生起的月亮,影子荡漾在江水间,泛出一丝丝的寒气。这当然也不错,但这样写就有点死了,不活泛。把“水间”改成“水闲”,就活泛起来了。因为“闲”一般是说人的,人才有闲有忙,水本身并没有悠闲不悠闲的情况,你用“闲”字来写水,其实是赋予了它人的情感。你看这江水,它在这很安闲呀,一点事都没有呀。历史一叶一叶这样翻过去,水它始终是这样安闲。当然,水也有不安闲的时候,比如涨潮了,起风了,波涛汹涌的时候,但现在,水很安闲。
“闲”字其实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阑”,阑其实是闲的本义,它是门前的栅栏的意思,作为动词用,也就是遮挡。所以,“水闲海月”,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水遮挡了海月,阻拦了海月。为什么呢?因为水光接天,月亮无论怎样升上去,它和你这一叶扁舟之间,都是隔了江水的,江水就像门前的栏杆一样,把海月给拦住了。所以,用“闲”字要比用“间”字——“水间海月”,活泛得多了。
“水闲海月寒初上”,江水拦住了从遥远的大海上生起的月亮,但是拦不住微微涨上来的寒气。如果是“寒初漾”,“漾”字就显得有点过于用力了。“漾”字太实了,而“上”字就虚一点,前面的“水”“月”都是实的,后面用“上”字要好一些。
“初上”的“初”也好,为什么是“初上”?因为白天还不算太冷,到了夜里,就渐渐冷起来了。现在,夜刚刚开始,月亮刚升起来,不说“月初上”,而说“寒初上”,这就很活。“寒”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你分明能感受到。随着夜越来越深,月亮渐渐到了中天,寒气也会越来越重,而现在,寒气只是刚刚开始,叫“寒初上”,有了这个“初”字,这句话实际上就有了时间性,就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了。
下联是:树尽秋城碧自围。树尽,就是树叶落尽了。因为秋天嘛,树叶都落了。像唐朝的郑谷有句诗: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因为树叶落尽了,能看见天边的云垂在旷野上,如果有树叶的话,云就被树叶遮住了,就不能低垂在旷野上了。樯稀月满湖,樯就是船上挂帆的桅杆,代指船,江上船很少,月光就铺满了整个湖。
这里,树尽秋城,秋天,统治了这座城,叫秋城。因为城池被秋天统治了,树叶都落下来了。叫“树尽秋城”。“碧自围”,围绕着秋城的,是一片碧绿。碧绿是谁的颜色呢?是山的颜色,前面说“独泊扁舟望翠微”,翠微就是青绿色的山。王维有诗叫“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现在,一片青碧,围绕着木叶尽脱的秋城。叫“树尽秋城碧自围”。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当前的AI在文学创作上表现拉胯? (2人喜欢)
- AI能不能自发写好故事? (5人喜欢)
- 偶然林叟,四时佳兴 (8人喜欢)
- 烂尾的工地 (3人喜欢)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