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降级考研”?
23考研报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今年报名人数虽说还没有具体确定,但超过500万似乎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卷”早已成为了常规现象,但除了“卷”,今年的双非高校报考热度猛增,“降级考研”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对学生来讲,考研真的不亚于第二次高考,其重要程度真的非比寻常,按照正常情况,考研报考的学校基本都是至少要高于自己本科院校一个档次的,比如双非考211,但为什么今年这么多学生选择“降级考研”呢?

2022年,非211/985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考人数达到了12146人,同比去年增幅43.5%。其中有602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考生,增长率超过为50%!

(图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2年报考人数情况)
在报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生源中,有162名来自郑州大学、96名来自浙江大学、30名来自大连理工大学、24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985院校考研双非好像已经成了共识。

(图源:杭电公布的双一流考生来源学校分布)
这些名校的学子为什么要降级考双非院校呢?其实并非无迹可寻。
1、考研越来越卷,相比上名校,稳妥上岸是基础追求。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剧增,竞争激烈可想而知,越是优质的院校,竞争自然也就越激烈,但有限的招生名额肯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满意而归,稳妥上岸作为首选自然没问题。
2、985考生选择特定领域实力更强的双非,专业实力要比学校层次重要。
以刚刚提到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科学四个专业都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实力相当之强劲。

当“降级考研”成为一种现象,其实也就说明了考研难度在逐年递增,想要考研的同学真的要提前去准备及适应。
目前研究生招生院校共有800多所(包括研究院),其中双非院校有700余所,至于值不值得小伙伴们降级去报考或者调剂,还是要根据以下几点综合考虑。
1、看个人目标
考研总得有个自己的想法或者理由吧?是只为了提升就业学历?还是为了科研?目标不同,方向与选择也就不同。
比如想更深层次的学习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加深科研能力,那报考上述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虽然学校是双非,但学科实力在世界都排在前端,导师能力、学术资源自然毋庸置疑。
因此,这种“降级考研”还是相当可取的。
2、 看院校实力
双非不代表没有好专业,985/211也不是没有弱学科。
比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被评为A类;而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只是C-。
所以,在就业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下,选择好高校的弱学科,真的比不上差高校的优质学科。
3、看专业的就业前景
考研最终面临的还是就业,工作也好,研究所也罢,考研不就是为了能进比本科更好的地方嘛。因此单纯的看高校排名、专业排名也不够稳妥,还要参考院校的就业质量报告。
4、考研成功率
提前规划自然没问题,但对自己的实力也要有准确的认知,别看了半天,各方面都想到了,但笔试都没过,有啥用?考研定目标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降级考研的核心原因,有实力考得上更好高校的更好专业,谁又愿意降级呢?
所以啊,降级即便已经成了现象,但自己还是要综合考虑的。毕竟水才往低处流,人还是要往高处走。考研难,考更好的学校和专业更难,但这在大家选择考研的时候不就已经很清楚了吗?既然都已经清楚,那就没必要再为了同样的问题焦虑咯,还有不到三个月,加油复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