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行车
我的自行车是从一个准备搬家的留学生那里5000日元买的,在赤羽面交,骑了40分钟到三河岛。当时是为了上课方便。然后在后面安了个业务用大筐,从别人那化缘来的电风扇都能运。感觉日本停自行车好不方便,而且停一次就要一两百日元,为了逃避每天一两百日元的花费,有次我停在了超市门口当天没回家,第二天发现被拖走了,去警察署问说要去一个桥底下赎回。赎回的费用是5000日元,此时和它还没什么感情,但是它身上背负了一个2800日元的车筐,还有一把漂亮红伞,最后还是将它赎回。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扔下它不管了。 还没介绍它的样貌。颜色是黑的。这是在我真正了解它之前知道的全部信息。搬了新家后因为没有自行车棚,只能在外面晒着淋着,它就开始爆胎了。第一次拿外面修,后来爆胎次数越来越多,就自己补了,后胎3次,前胎1次。当后胎第4次爆的时候,感觉不换胎不行了。最后选择在merukari购入内胎,开始学习换胎。换胎费我老劲了,不上手真不知道一轱辘这么多螺丝呢。先拧松了中心轴两个大螺丝,拆下车支子,固定挡泥板的,轮子还是不松。发现有两个小螺丝可能是固定车轮位置的,拧松,轮子还是不松。发现另一边像是“联动带”的地方还有两个螺丝,拧松。最后把车链子摘下来,这个过程花了我快一小时。换胎很快,但这时天已经黑了,只能靠路灯把剩下的东西安回去。安回去只记得大概顺序,也是前前后后拆了拧拧了拆,这松了那紧了的。全安完了车轱辘一转联动带就响,给了它几拳又好点。然后准备打气,竟然口不对嘴儿,我傻眼。问了日本人才知道新胎的气门是法式的,要用专门的打气筒,一般自行车是英式的,于是暂时收摊,第二天去买个转换头。 修车的事很急,因为家里没有米好几天了。今天去自行车店买了转换头,换上发现还是打不进气,突然想起店里老头说要把什么地儿拧松,才发现气门芯那里有个小小小螺丝,气可以打进去了。但车轱辘还是有摩擦声,我又给了它几拳,发现不管用了。然后一边转轱辘一边用手当听诊器摸是哪里出的声音,发现“联动带”是歪的,然后我才发现这个刹车和以前我见过的不一样,这个“联动带”叫“碟刹”。这部分组装的时候顺序不对所以歪了,又把轱辘重新拆了重新安装。有些之前螺丝留下的痕迹我拧不到那个位置,所以车轮貌似微微靠前,链条比之前要松一些。总之大体上是修好了。能再次听到后轮转动轻盈的哒哒哒声,特别的感动。它终于又好了,如果它是人,我真想拥抱一下它。 我马上骑着它去买大米,但很明显的感觉到,它和以前不一样了,但它和我小时候的那种自行车一样,是闭着眼骑能感觉到它是我的自行车,就是我的自行车。
为什么我会想到自己修自行车,我感觉是因为我爸就自己修东西,什么都会修。其次有一表哥刚来北京,我妈就让他在胡同口摆个修车摊,所以觉得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吧。现在男的好像不怎么会修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