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意向阶段及干预措施
意向阶段是五个阶段的第二个阶段,个体知道问题存在,能够考虑改变的可能性,但他们往往会长期处于矛盾状态感觉自己陷入困境。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更能够意识到改变的可能性以及改变带来的正面的积极效益与负面影响,并权衡行为改变的代价与利益之间的平衡。离开自己熟悉的行为模式往往并不那么令人感到舒服,他们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或者如何去改变,改变的负面影响可能超过短期的积极效益的担心让他们产生很深的矛盾感。导致他们会长时间停留在这个阶段,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只是几周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生。
好消息是,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会更能够接受关于他们问题的信息,并且可能会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反思关于自己的问题的感受与想法。如果他们可以认识到行为改变的利大于弊,并且行为改变的动机大于保持原状的动机,那么他们将进入准备阶段。
意向阶段的干预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意识唤起、自我再评价和环境再评价上。
1.意识唤起:发现并且学习那些能够支持健康行为改变的事实、观念和技巧;
2.自我再评价:认识到行为改变是作为人的个性的重要部分;
3.环境再评价:个体能够认识到最接近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不健康行为的消极影响,健康的积极影响;
在意向阶段的干预中,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消解矛盾心理然后做出改变的决定并接纳改变,这个改变不需要一上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它可以是一个很小的、简单的、可实现的改变。
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避免争执,这也是动机式访谈里减少人际历程中的不和谐的重要方法。存在矛盾心理是正常的,我们都有矛盾心理,有时候可能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反映性倾听可以帮助他们理清矛盾心理,同时也可以借助决策工作表的帮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