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随笔 | 「千岛湖的落日,慈城的黄昏」
✈️随便写写
2022年中秋
三天的时间不长,就拉着南南就近去一趟千岛湖。我记得第一次想要去这个地方是高中毕业旅行brainstorm的时候,最后一门考试之前,在夏天的蝉鸣和漫天的星辰里畅想高中结束了要去哪里玩,那时候身边还有喜欢的人。再看到这个地方是在龙应台的一本书里,看到千岛湖下面埋着千年的古城。然后就是这次,昆明的旅行被不确定性终止,我们决定看看江浙沪周围。

就像茨威格说的:“我的生活无意之中已经变成临时性的了,不能再作长远打算。”我现在也不再做超过1周的计划了,非要做的话,我选择提前3天。中秋虽然也是个节假日,但幸好没有像国庆这么离谱,我和南南在看了无数差评之后终于定好了度假酒店,千岛湖伊敦度假酒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选择。

本来终于可以出门度假,心情是很好的,没想到南南在前一天晚上突然遭遇情感暴击,过来的时候眼睛都哭肿了,但是依然很美丽。想起我感性的明明子说过:“我觉得为爱流泪的女孩很美~”这爱情的苦啊,终究是谁都不会放过。
这里真的太!适!合!度!假!了!
来到千岛湖,我第一次觉得“湖光山色”这个词变得清晰而具体。立秋已过,秋分将至,千岛湖依然炽热的阳光里已经带来了秋天的氛围,碧色的湖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倒映着树影山型,层峦叠翠间山影重重,让我想起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在北墙脚下布置的那一面片石假山,江南山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走吧!我们去看日落!
千岛湖是有专门的景观台看日落的,在天屿山,人多,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找了一个温馨岛上的网红咖啡馆,点上一杯饮料就可以安心等太阳下山。

有云的时候,傍晚的阳光会穿透云层倾泻下来,光的颜色经历过反射、折射、色散在云层、山影、水面,一开始是浅浅的金色和空青的云、碧落的天空交相辉映,落到水面变成波浪,然后渐渐是缙云、夕岚、朱殷、胭脂紫,渲染得天地慢慢融为一色,只留下夕照临水的最后一抹淡绯。

看晚霞的时候,南南对我说:“点首歌吧。”我脱口而出就是《A Day in the Life》,于是这个傍晚立时又变得摇滚起来,一曲完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又点了一首《Tequila Sunrise》,哈哈哈哈哈,可是我们既没有喝Tequila,当下也不是Sunrise。南南又应景地来了一首《Afterglow》。

或许我们的工作、爱情从来和这世上的其他人没有分别,都只不过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忙碌中重蹈覆辙,爱和热情转瞬即逝,快乐和伤感此消彼长,梦寐以求的是真爱和自由~

照片当然是要拍的,南南煞有其事地说:“其实我们也算是氛围感美女呢,拍照还是要有感觉~”我思考以后决定戳穿她:“不要为你的偷懒和技术不稳定找借口。”
2022 国庆
历经坎坷终于回家了,然后因为换季加上南北气候不适应疯狂爆皮,成功让所有看到我的脸的朋友都为我的健康感到担忧,谢谢大家,除了上火,我都还好。
生日那天,白天在家里安静地和家人一起度过,到了晚上就约上了欣欣子一起捏脚按摩看《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再吃个烙锅。割裂得不像是在一天里的安排。
第二天就是我国庆最期待也是唯一的活动了,那就是我们第二届国风汉服活动了,这个活动的发起人是我和欣欣子,参与者是我和欣欣子以及我的妹妹们,贝可爱这一次被迫成为贝小工,为我们服务了一整天。

为了美,我们是可以早起的。本着轻装上阵的原则,我选的发型和服装都更加注重轻盈和便于行动,欣欣子和我的妹妹凌凌子就不同了,她们在身上装点出了一整个大唐气象。更神奇的是,明明我选的是唐代的裙子,穿在身上就是更像宋制的,我真是一个天选宋人。看着眼前的繁花似锦,还是要感慨我们传统审美的包容度远胜现代,燕瘦环肥,浓淡得宜,每一种美都可以找到合适朝代的服饰,妆容,发型,不再有各种不知道是谁引领的莫名其妙的标准和潮流,美就是美本身,说到这里又文化自信了呢。

我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欣欣子收集的这些乱七八糟东西的能力,这次出行我们带了七八把扇子,五六盒眼影,三四对饰品,两只麦克风,两台相机,还特意买了一个野餐用的拉杆箱把他们都装进去。

车子开上高架的时候,就到了我们开始表演的时候了。坐在后面的小百灵我们姐妹俩在欣欣子的强烈要求下,掏出了两只自带混音效果的麦克风,然后把我们童年的影视OST都唱了一遍。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我们从初中开始,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唱卡拉OK,以前是线下,后来转线上,现在变成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唱的随身麦克风(这还是我今年刚送欣欣子的礼物?!),我们真是完美实践了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唱歌的时候,我和我妹之间仿佛穿越了横亘在我们之间5年的年龄差,又好像回到了我的少女时代,还是那群热爱KTV的女孩子们!有点燃,有点热血怎么回事?

从没想到,有一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是在慈城的古街上。不夸张地说,我们在人群中的回头率真的是100%。类似古时候的花魁招摇过市,街上的大爷大叔们声音很大地对我们评头品足,耳朵里传来的是“仙女”、“美女”、“杨贵妃”这样的溢美之词,最离谱的是竟然有人叫我们“菩萨”?看来老年人的审美启蒙真的是宗教。在经历了三四波人追着我们拍照录视频以及婉拒了好几位家长让我们和小朋友合影的要求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相对清静的茶馆,ok,开拍!

茶馆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除了外面招待日常客人的前厅,后面也是别有洞天。老板爷叔说这个地方一般都是用来招待团队的,因为我们太美了(他说我们是所有穿汉服来这里的美女里最美的,哈哈哈哈哈哈,我愿意相信这话),所以免费借给我们使用,拍照!我第一次享受到美貌带来的红利,感觉还不错。

这次出发之前,我特意去向南南借了一台胶卷相机,97年的美能达MAC-DUAL,最近的胶卷好贵哦,因为停产和国内外贸易的阻塞,价格翻了3-5倍,而且胶片拍照充满了不确定性,又不能即刻查看,从准备到成片都充满了麻烦。但是我这个人就是越稀少,越抓不住的东西,越心动,于是我跳了胶片的坑,开始潇洒随意地拍胶片。

我不知道人是不是会对他出生的时刻有所感应,我出生在重阳节的傍晚,所以每到了秋天的日落,6、7点钟的时候,太阳渐渐地沉下去,凉意从脚踝一点点爬上来的时候,我会有些隐隐的心悸,好像冥冥之中能够感知到对于我这一个渺小的生命个体而言,这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在一天之中。

阴天看不到晚霞,慈城的青砖黛瓦、木柱子、椽子、铺路的青石板,墙根的青苔和屋檐上的杂草都让我想起童年萦绕在身边,后来逐渐融合进我的气质和性格里的小镇独有的寂寥和热闹。就像我听过的那期播客,人生是宽阔的河流,小镇是我的来处。

胶片的美感不仅在于光影的处理上更为柔和,还有因为胶卷数量限制而对每一张照片的选择的慎重,送洗胶卷和底片放进暗房显影胶水里的时间和用心,让每一张照片都显得更加珍贵。以上更多是我在YY以及上价值,当然我最喜欢的就是胶片不用P图,原图直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