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漫游:从茅家埠出发,沿杨公堤、曲院风荷、孤山、白堤,到断桥残雪
秋日午后的茅家埠,有清凉的微风,和煦的阳光,天色蔚蓝,流云高远,是适合漫步的日子。 秋天的芦苇恣意疯长,一笼笼淡绿的叶丛中,抽拔出一条条毛绒绒的白紫芦苇花,人行而过,仿佛要被芦苇淹没似的。芦苇旁的一株木芙蓉花还未凋谢,一两朵迟来绽放的木芙蓉扬着烂漫的笑容,在日渐凋零的秋天格外夺人眼球。 木芙蓉尽头是一条水上石板路,水中密密匝匝地长满了浓绿的睡莲,水质清澈,小心走过石板,到对岸去,一眼望穿水中摇摇的水草。未到深秋,草木介于未黄还绿的时节,茅家埠清冽的湖水倒映着湖畔日渐稀疏清朗的绿树,树绿,水也绿,自是一片绿色的清欢世界。 偶尔还有几只从北方早来的白鹭,蹁跹于绿的海洋中,似白帆挂海,悠游飘逸。一只白鹭刚好落在不远处的睡莲丛中,伸着性感的脖颈,凝视着水里的轻微响动,黄色的喙随时准备着饱餐一顿。 立于南岸,清风吹皱了豆绿色的平镜湖水,卷起一波一波的细细涟漪,而远处的北岸绿树间,掩映着几处黛色飞檐楼角,有水墨山水画的韵味。北岸曲折逶迤,便舍弃了南岸,回折北岸。重走来时路,那睡莲中觅食的白鹭还未飞去,芦苇也随风婆娑,飒飒声不绝。 沿着曲折的湖岸,漫步于笔直的水杉林中,秋日暖阳透过疏朗的水杉树叶,画下了斑驳的树影,清风徐来,灵动起舞。走累了,就随意呆坐在湖畔的褐色阶梯上,碧蓝的青天高挂着瘦瘦的流云,平镜的湖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如镜湖水上偶尔有白鹭翩翩,上下和鸣,眼见此景,便要抛开所有恼人愁绪,独醉于这自然的造化中,不愿起身。 坐久了,也就散漫朝前走去。湖畔的树干倾斜于水面,树枝低垂,树叶轻抚灵动水波,水鸭三两只,游于枝条掩映处。午后,行人寥寥,湖畔酒家空空荡荡,老板娘手持水管,信步浇灌着院落中微黄的草坪,水滴窸窣声清晰入耳。 每次路过玉涧桥,总要停留许久。玉涧桥,领略茅家埠绝妙风光的不二之境,无论四时晨昏、冬雪夏雨,只要立于玉涧桥之上,总有灵动风光勾引眼球。从桥往北,青翠的北高峰低低伏于天空下,连绵的绿水与停满画船舟楫的湖波毗邻,夕阳西下,水面泛金,云彩瑰丽,该是如何的撩人心弦。从桥南望,桥下湖畔有一古朴典雅的四角亭,接着豆绿湖面,映着浓荫绿树,常有新婚佳偶,穿着洁白婚纱礼服,言笑晏晏,你侬我侬,摄影留恋。 久站于玉涧桥,累了,就步下桥来,坐于亭中,斜身眺望湖面。秋天的湖面清澈见底,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招摇,不时还有鱼儿倏然游过。不一会儿,见三两只水鸭红掌拨动水波,懒洋洋地游向湖畔浅水中,交头接耳,完全沉浸在鸭子的语言世界中,顾不上怕人。我呆呆地看着鸭子们嬉戏、觅食,游动时红掌往后拨清波,停留于水面时红掌收缩于肚下,绿脖子弯曲如“S”,好看极了。 过了玉涧桥,余下的路程就更显精致了。木板小径慵懒地伸于树林中,穿桥渡水,亭台楼榭,花圃竹篱,四时花卉绽放,春有二月兰,夏有荷花,秋有石蒜,冬有忍冬花,而草丛四季常青,时有鸟鸣啾啾,虫响嘶嘶,每次走完全程,常有意犹未尽之感。 从茅家埠出来,向北度过一座桥,穿越公路,就是水杉林立、宁静深幽的杨公堤了。每次穿行于杨公堤的水杉林间,我总是想起逝去的些许相似的时光——二零一九年年末,我独自在南京城墙下的水杉林中散步,那时水杉树叶黄灿灿,挑逗着冬日玄武湖的粼粼波光。时过境迁,杨公堤的水杉绿中渐黄了,而西湖的粼粼水波上横亘着长长的苏堤,天高云淡,清风拂面,我也早已不是三年前的自己了。 杨公堤有郭庄,郭庄里有一口井,是1972年尼克松来杭时所掘,井中至今流淌清冽泉水。杨公堤的水杉树是一绝。那高耸入云的笔直水杉,一棵挨着一棵,遮天蔽日,好不幽静,配上林中常见的褐色小方亭,以及一栋栋躲藏于林深处、掩映于湖畔边的亭台楼榭,自有一息典雅之气。 杨公堤诸楼阁中,要数湛碧楼最得神韵。湛碧楼临西湖而居,湖中遍植荷花,荷花丛中有一似极集贤亭的亭子,近处湖光粼粼,远处可望苏堤一横,更远处是雷峰塔所处的平缓山峦,无论白昼黑夜,各有风姿媚态,堪称西湖一绝,只有集贤亭、未修整前的曲院风荷差可别拟。 过了湛碧楼,信步而走,沿岸菖蒲盛开着浅橘色、水黄色的花朵,像彩色玉带点缀于碧波荡漾间,在凋敝的秋风中自鸣得意。水杉树下有供人休憩的长椅,长椅上常有人闲坐,如果有人坐在椅子上吃东西,小松鼠便悄悄顺着水杉树下来,楚楚可怜地在远处盯梢,渴望赐予食物,呆萌可爱。 过了杨公堤,一到曲院风荷,心中就渐渐失去了那份细细欣赏景色的心情。一是曲院风荷盛名在外,余下的孤山、白堤也是如此,人多,就显嘈杂,无心赏景;二是曲院风荷已经被涂抹得面目全非,沦为了秀演出的俗地。尽管便植荷花,秋天枯荷也因为“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诗而意境幽长,一所建于水中的楼宇也别具一格,但是,那份自然之境已经没有了。有那么几次,我趁着黄昏未尽,想从曲院风荷散步至杨公堤,都被以演出为由拦了下来,不得不绕远路,颇为气愤。 过了曲院风荷,沿苏堤北向一头,可到栖霞岭上的岳庙游览一番。也可以过了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到孤山一游。我一般不会走孤山路到白堤,也少走孤山北面的一条路,而是直接从西泠印社爬上孤山,探寻古迹遗存。孤山只是湖中一座小山,却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知,“梅妻鹤子”、清行宫遗址、文渊阁、西泠印社、秋瑾墓……每一处亭台楼阁都值得细细探寻、赏玩。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上古木森然,小径曲折回环,楼台亭阁古朴雅然,人少而幽静,是西湖避开人潮的好去处,有闹中取静之妙。 出了孤山,就是四季游人如织的白堤了。秋日白堤杨柳依依,偶有如眉弯似的枯柳飘零,草木渐黄,湖水清冽,细瞧,有游鱼悠然于水中。蓝天白云下,三两只似燕子、似老虎的风筝随风飘然。葛岭低伏于淡蓝天空下,保俶塔鹤立于浓绿渐变为浅绿、浅绿渐变为黄绿的树丛间,而北山街一溜梧桐树,已然成了黄绿的绸带。白堤尽头的断桥总有人在拍照,要想领略断桥之美,还得爬上宝石山,居高临下,才真正发现断桥其实身姿颀长,以石板桥之色,跨越水波,连通绿带似的一横白堤,尤其到了冬季大雪覆盖,自有断桥残雪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