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书评——评《知堂书话》
周作人的书评
——评《知堂书话》
编辑1601 金兰
《知堂书话》
(著)周作人
(订) 钟叔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
终于读完了这本周作人的书评集《知堂书话》,现在我觉得我做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平时是不会读这些书籍的,在我看来无趣、枯燥,特别是文言文,还没看我就想打退堂鼓了,但在真正读的时候发现还是充满乐趣的。于是现在我来讲一讲周作人的书评。
《知堂书话》是知堂老人周作人的书话随笔集,由钟叔河手机编辑并出版的。提及周作人,我脑子里想的不是他的某部作品或者这个人怎么样,首先蹦出来的倒是鲁迅周树人,我估计大多数业余的读者都会像我一样吧。这样说,好像对于周作人不太尊重,可是这确实是我真实的感受。甚至百度上有关于周作人的介绍上都会加上鲁迅(周树人)之弟,可能是鲁迅的成就太大,掩盖了同为周家人的周作人的光芒吧。但我不得不承认,周作人作为一个作家、学者,他的文章真的很吸引人,从这部《知堂书话》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不似鲁迅的作品,周作人写的更多的是随笔以及散文,在看过一些有趣的书,经历过一些有意思的事后,他只是习惯性的把这些感想记录下来,正如他自己所说:
因为我终于只是一个读书人,读书所得就只这一点,如不写点下来,未免可惜。
在我看来,他是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从书中所获得的东西值得记录,于是这样的作品就成了。
看完《知堂书话》给我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作者读的书真的好多,无论是哪一类型、哪一方面的书他都能说上一两句自己的话,就本书来看,他评论的书籍包括当时最新的书籍、儿童文学、介绍实用工具的书、翻译书、小说、随笔、还有列举的自己喜欢的书等一系列书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周作人品评书的角度十分有趣,通常人家写一篇书评,只会说明书的本身的内容,而他评论一本书,还会认真的谈及书籍印刷、纸张,而且每每说道书籍价格,总会与书本内容做个权衡,自己评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这样的价格,每次读到这样的内容,我都觉得十分有趣。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读新书和旧小说、谈日本的书、谈西洋的书以及谈古旧书,我只看了前面三个部分。作者的观点是每本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众人赞扬的还是众人批判的,主要是看读书的人是否有能力去发现这些价值,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无论什么内容的书,周作人都会看一看,看的多了,写的也就多了。在第一辑新书与旧小说中,有关于书籍本身的评述的,也有关于当时流行言论的评论,内容占的较多的是有关旧小说的评论。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一篇《入厕读书》,是关于人们如厕时读书的情况,很有意思,一般来说,在上厕所时读不读书是一个不值得写进书里的事,更不要说,这篇文章还要公开发表。但周作人就是写了,还一本正经的讨论应该读哪些书,不值得读哪些书,也是十分有趣了。还有关于儿童文学的探讨与建议,在那个时代,周作人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说明如何制作儿童书籍,之处当时大众所认可的儿童书的缺陷,这是很大胆的行为了,
我觉得这不是儿童的书了,无论这种议论怎样时髦,怎样的庸众的欢迎,我已儿童的父兄的资格。总反对把一时的政治意见注入到幼稚的 头脑中去。
他的言论总是与众不同,不管怎样也要彰显自己的意见。
书本第二辑是谈日本的书,之所以单单把谈日本的书独列出来,这跟周作人的个人经历脱不开关系,他曾在日本留过学,对于日本文学有足够的机会来接触。而在日本文学中,更多的还是散文小俳以及随笔。不过我感兴趣的还是《评译日本法》和《日本语典》,大概是学外语的共鸣吧,我们对于速成学习一门外语总是抱有一种期望,而对于日语可能是因为其中有汉字的缘故,我们总觉得应该很简单,但文中说的很实际,真的学来却是同一个字另一种读法,反而增加了难度,这大概是许多中国人学日语的共同点了,周作人在这里以一个和读者平等的身份分析此事,至少在我看来是很亲切的。在谈到西洋的书时,篇目较多的便是“儿童”的书了。童话,是周作人特别关注的话题,在第一辑的时候就有许多关于儿童书籍的建议,而每每在看到有趣的童话书时,总是会联想到中国儿童书籍的现状,这时周作人一边赞叹有这样一本适合孩子们看的书,另一边又忧愁中国的儿童书籍市场,就好像一个大家长一边感叹别人家的孩子好棒,一边又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也贬的这么优秀,充满生活气息。
其实,这本《知堂书话》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其一我的阅读量少,他品评的许多书籍我都没有看过,其二实在是有些文章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读来实在枯燥。但很神奇的我读完了,现在在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确实算是比较有趣的书了,书中有严肃的,有风趣的,有诤谏......都不是带有目的的推销介绍的内容,这些只是作者自己看书的感悟,说是书评,倒不如说是周作人看书心得,所以书评内容平和亲近,总会在一个个文字中发现乐趣,这大概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