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译:保罗·策兰《下雪了,母亲》»Es fällt nun, Mutter«
下雪了,母亲
下雪了,母亲,雪落在乌克兰: 救主的花冠是一千粒的悲痛。 我的泪水无一滴,能抵达你身畔。 那道示意自往昔,也骄傲而无声…… 我们就要死去:棚屋,为何不肯睡去? 甚至风也四处逃散,如人般被驱赶迫害…… 被冻结在渣滓中的,难道会是—— 心脏的旗帜,双臂的烛台? 我依旧如此,身处于黑暗: 温柔会得救赎,尖锐也被揭开? 自我的星辰中一把竖琴洪亮 琴声太过高亢,仅剩断弦飘来。 断弦上偶或携着一段美好时光。 逐渐褪色。一段。仅此一段…… 那会是什么,母亲:成长或留下创伤—— 当我陷入进,这乌克兰的雪原?
作者:保罗·策兰 / Paul Celan 译者:Ame
Es fällt nun, Mutter
Es FÄLLT NUN, MUTTER, Schnee in der Ukraine: Des Heilands Kranz aus tausend Körnchen Kummer. Von meinen Tränen hier erreicht dich keine. Von frühern Winken nur ein stolzer stummer... Wir sterben schon: was schläfst du nicht, Baracke? Auch dieser Wind geht um wie ein Verscheuchter... Sind sie es denn, die frieren in der Schlacke - die Herzen Fahnen und die Arme Leuchter? Ich blieb derselbe in den Finsternissen: erlöst das Linde und entblößt das Schärfe? Von meinen Sternen nur wehn noch zerrißen die Saiten einer überlauten Harfe... Dran hängt zuweilen eine Rosenstunde. Verlöschend. Eine. Immer eine... Was war es, Mutter: Wachstum oder Wunde - versank ich mit im Schneewehn der Ukraine?
此诗推测作于42年冬季至43年,策兰身前未发表过。苏尔坎普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的《保罗·策兰1938-1944年诗稿》(Gedichte 1938-1944)收录了此诗,标题是《冬》(Winter),第四段第二行的“一段。仅此一段……”没有句号,是两个省略号;后续的《1938-1948年诗稿》中,标题被改为《下雪了,母亲》(Es fällt nun, Mutter),开头的“下雪了,母亲”大写,“Es FÄLLT NUN, MUTTER”;本译诗采取后一版本,故此开头的“下雪了,母亲”加粗处理。
第一段最后两行,策兰将第四行正常的语序调整,与第三行的语序对仗,翻译时,为与第三行“四-三-三-三”的节奏对仗,将原本“过往那一道示意也骄傲而无声”改为“那道示意自往昔,也骄傲而无声”,加上逗号表示停顿,却是显得有些刻意且不通顺。
在第二段与第三段,整首诗的交叉韵出现了较大的瑕疵,“去”与“是”、“暗”与“亮”的声调相同,但算不上“押韵”。都是去声,读起来可能不大容易察觉,译者也只能如此聊以自慰;而为了押韵“烛台”,不得不加上原文没有的“迫害”一词,本想译为“驱赶开”,可下文已有了“揭开”。
Finsternissen常指“强烈的黑暗”(深暗),德语版圣经中传世记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中的“黑暗”便是这一词。词典中指出“黑暗”不仅限于表面含义,如“黑暗的力量”即指“邪恶”(des Bösen);这一词还可以是“trostloser Zustand”(沮丧、绝望,前途黯淡,荒凉的地方)。
“温柔会得赎回,尖锐也被揭开?”这一句是极具隐喻性的语言,德语原文的主语并不清晰,可以做多种理解。是das Linde(温柔)被erlöst(赎回、救赎),还是das Linde去erlöst?后面的das Schärfe与entblößt同理。有前辈指出这是对圣经的引用,举例箴言15:1、民数记11:1、哥林多前书10:10等段落,认为这些das Linde与das Schärfe是形容“言语”,但查询多个德语圣经版本后,译者发现并非如此。译者个人的理解并非是绝对正确的:联系上一行诗人提到自己所处的状况,这一行应是祈愿句,“是否某日,温柔会得到救赎,尖锐也会被揭开”?“尖锐”多指“苛刻(尖锐‘指出’)、激烈、精密、(武器)锋锐”等含义,“揭开”也指“揭露、裸露、剥夺”,译者认为这可能是指揭开纳粹的罪行。
同时,第一段“救主的花冠”原文为Heilands Kranz,救主即救赎主,也是“赎回”的意思,见以赛亚书43:3与49:26;而花冠的原文并非是荆棘冠(Dornenkrone),本意是花圈、花环,引申为“桂冠”。
第三段的最后两行,本意是“自我的星辰中飘来洪亮竖琴的断弦(因为琴声太过高亢而断裂)”,没有竖琴本体,只有它的断弦。“Von... wehn...”是动态的“飘来”,而琴弦的断裂是完成式,因为zerrißen用的noch是副词词性,而非连词und。为了押韵,译者对语序进行调整,显得较乱。
“断弦上偶或携着一段美好时光”,“伴随着”原文是Dran hängt,直译为“悬挂在(断弦)上”,在德语中,hängt也有“紧密相连、依靠依恋”的意思,这也暗示了与后面美好时光的关联,而美好时光(Rosenstunde),字面意思为“玫瑰的时光”,前人文句中也有“晨光初现时”的含义,在歌德笔下,它是指“愉快的时光”,译者认为策兰想表达的正是此意;译者理解到的是:“漫天的断弦飘来,偶尔会有玫瑰悬挂其上,唤起心中那段美好时光”。现行译文中物体的“悬挂”没能良好表达,玫瑰的形象缺失,只剩下“美好时光”。
Floria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安德烈·布勒东:《始终像是第一次》«Toujours pour la première fois» (24人喜欢)
- 保罗·策兰《另一边》»Drüben« (25人喜欢)
- 《火彩虹下的赤裸青年》编者前言暨目录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