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加持,量子计算再受瞩目
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兰·阿斯佩、约翰·克劳泽和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的实验、贝尔不等式及量子资讯科学等方面的突破性贡献。

量子力学从上世纪初诞生以来,催生了晶体管、激光等重大发明,这被科学界称为第一次量子革命。
近来,以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又在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诺奖公报中说,今年三位获奖者在量子纠缠实验方面的贡献,“为当前量子技术领域正发生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成员伊娃·奥尔森说,“量子信息科学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发展迅速的学科,这将是安全加密传输、量子计算,和即时通讯等领域的基础”
01
什么是量子计算?
我们熟知的电子计算机,是通过控制电子来实现输入、运算、输出这个系统,它遵循的是经典的电磁规律。
那量子计算机呢?量子计算机是利用量子力学规律操控的一个物理系统,它遵循的是量子力学。而通过量子力学操控的这个物理系统,其实和电子计算机一样,也是操控比特。只不过,量子计算机,操控的是量子比特。

可能有对计算机不熟悉的朋友,不知道比特是什么,更别提量子比特了。简单来说,比特是信息量的最小单位。在经典计算机(我们熟知的电子计算机)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比特。
8比特就是一个字节;
1024字节就是1KB;
1024KB就是1MB(一兆B);
1024MB就是1GB。
我们现在的很多智能手机,都是128G,256G的存储空间。所以,比特是信息量的最小单位,每个0或者1就是一比特。
那量子比特呢?与电子计算机中的比特不同的是,一个量子比特不但可以是0,还可以是1;而且一个量子比特不只是能让0和1同时存在,还可以控制“0”和“1”的占比。这就是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的本质不同,量子计算机是利用量子力学规律操控一个物理系统,而量子计算机所操控的量子比特,既可以代表0,又可以代表1。这种状态在量子力学中称作“量子叠加态”。
02
什么是量子纠缠?
量子的概念,与分子、原子等“粒子”不同,它是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单元。比如,“光的量子”就是光的最小能量单元,简称光子。
据相关报告指出,过去十几年,这3位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理论,一直是诺贝尔物理奖的大热门,该理论早在2010年便获得以色列的沃尔夫奖(Wolf Price)。
什么是量子纠缠理论?这大概是指处于纠缠状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隔多远,都会存在一种关联,其中一个量子发生改变,另一个量子也会即时反应,不因距离而有延迟。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他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定域实在论,称量子纠缠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量子纠缠示意图
量子纠缠跟神秘的心灵感应有一些相似之处,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些双胞胎存在心灵感应,二者之间处在不同的城市,一个受伤了,另一个也能够瞬间感应到,有科学家认为,心灵感应有可能也是一种量子纠缠现象。
安东·塞林格在实验中,展示了一种称为“量子隐形传输”的现象,以他的话来说,“利用纠缠,你可以将量子携带的所有信息,转移到量子被重新构建的其他地方。”这听起来像是瞬间移动,或是科幻片《星际争霸》的光波传输。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量子纠缠的一些奥秘,未来的方向就是将发现应用到现实,研究出一些科技产品,例如:量子计算机,量子加密通信,量子网络等。
03
量子计算机在商业上有什么应用呢?
量子计算机虽然理论上被严格证明了,而且运算能力强大,但是无论是受硬件的限制还是算法的限制,现在还没有办法做出来一台真正的,大规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量子计算机。
那现在,量子计算机在商业上都有什么应用呢?主要是通过特定的系统解决特定的问题。比如在制药上,量子计算机可以模拟一些蛋白分子的折叠情况。
为什么模拟这个?因为像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2型糖尿病等等,这些疾病的致病原因都是因为某些蛋白质折叠错误导致的。如果量子计算机可以模拟出来,就可以大大帮助医疗制药。
再比如加拿大的D-Wave公司推出一台商用的退火量子计算机。退火是一类算法名字,专门用于进行问题优化,比如找到复杂区域的最优路线,找到某种材料的最稳定状态等等。量子退火能帮助人们从体量巨大、结构繁多的数据中心,挖掘规律,发现模式。
以上,就是量子计算机在商业上实际的应用,虽然还不多,但是相信,随着量子技术的持续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应用被开发出来。
04
量子计算研究步伐加快
关于量子信息技术的探索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的热门议题。今年5月,IBM发布了最新的量子计算路线图,引起了全球量子计算行业的高度关注,堪称“最强量子计算路线图”。IBM目标建造以量子为中心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将QPU(量子处理单元)、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像处理单元)编织到一个计算结构中,以解决超出传统资源范围的问题。
谷歌公司在2019年9月推出53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谷歌也曾透露,其将在2029年前,投入数十亿美元,建造一台可准确无误地执行大规模商业和科学计算的量子计算机。
除了美国,中国对量子科技的投入也很大,自“十三五”以来就作为重点领域。咨询机构麦肯锡指出,在研究方面,中国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发表了最多的文章,占量子相关学术出版物的24.7%,美国和欧盟机构分别占量子相关出版物的24%和22%,分别名列二三。
8月25日,百度发布了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量羲”。也意味着百度打通了量子应用、量子软件、量子硬件的全流程。
在卫星量子通信方面,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星地量子通信,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充分验证了基于卫星平台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2020年,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和中科大教授陆朝阳等学者研制成功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推动全球量子计算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九章”是继谷歌“悬铃木”量子计算机之后,我国首次成功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2022年7月29日,由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徐鹏在致辞中指出,量子信息技术可能引发颠覆性创新和变革型应用,将为信息通信技术演进、数字经济产业升级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
总之,这些研究不仅是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突破性认知,也将用于量子密码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极有应用前景的新兴量子技术。在这些用来操纵纠缠粒子系统的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量子信息时代。
I-DESK集创社期待您的加入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根据网络信息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整合来源:维科网人工智能、刘润、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
-
Bar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