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陈可辛
近日举办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陈可辛导演宣布自己成立了一家名叫ChanginsPictures的泛亚洲制片公司。
简单来说。就是由陈可辛导演筹集资金,然后和韩,日,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亚洲各地的导演们合作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剧,然后卖给流平台发行,上映。

在电影节上,陈可辛导演官宣了 ChanginsPictures 第一批要推出的5部作品作品:
一部是改编自韩国漫画,聚焦校园欺凌题材的《ONE:高校英雄》,一部是BL剧《2班李喜舒》,还有甄子丹主演的奇幻动作剧剧《败北之人,隐藏大师》。
陈可辛导演2002年监制的影片《见鬼》也要推出续作,来自泰国的三位导演执导:班庄·比辛达拿刚(《灵媒》《鬼夫》)、纳塔吾·彭皮里亚(《天才枪手》)和柏德潘·王般(《借来的100天》)。
当然,最令人瞩目和期待的是——
陈可辛自己导演,和章子怡主演的《酱园弄杀夫案》,五集悬疑惊悚短剧。预计明年开拍。
该剧改编自蒋峰小说《翻案》,取材于真实的案件。
1944年的深夜,居住在上海新昌路酱园内的詹周氏持刀杀死并分尸多年虐待自己的丈夫詹云影。
此后,层出不穷的嫌犯和证人陆续揭开詹周氏苦难的人生,却使案情陷入层层迷雾。詹周氏的命运也被时局的变迁一再改写。

一听这剧情简介,就是别人能看,但我们看不了的电视剧。高情商的说法是环大陆上映,低情商的说法是,我们不能看。
其实,早在2016年陈可辛就透露想把这个真实的案件影视化。他曾在采访中说“这是任何一个导演都不可能拒绝的剧本。”。
电影在2016年就备案过一次,2017年这个项目又重新修改梗概内容,再次备案,但后续没有了声音。
根据他本人透露原因说:
要把这个案件改编成电影剧本,如果完成呈现要4个多小时,但因为这样的时长在电影院上映时会变得很困难。因为“现在的电影院不适合大成本的文艺片”。
其次是因为这样的剧本,如果要上映就要经过层层妥协,一是电影时长上的妥协,如果要在电影院上映,按照观众对商业片观影习惯,最终一般都要剪成90-120分钟,基本只能保留一条主线,剩下精彩的枝节都要被剪去。
更重要的是,剧情内容上的妥协。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敏感,就要经过审查,删减,修改。这种阉割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极大的痛苦。
后来,他在疫情期间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他选择拥抱现在主流的流媒体平台,自己掌握创作的主动权。
在一次采访中,陈可辛这么说:
韩剧已经证明了,全世界都能看,那为什么不看中文剧呢?
这一次,他要拍一些全世界都爱看的中文剧!
这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他未来的期望。

陈可辛导演,是华语电影的金字招牌。
29岁他执导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电影《双城故事》,谭咏麟、张曼玉和曾志伟主演。
凭借《双城故事》,曾志伟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1994年的《金枝玉叶》。
袁咏仪继《新不了情》后蝉联金像奖影后,张国荣演唱的电影主题曲《追》也获得最佳电影歌曲奖。

1996年的《甜蜜蜜》,让他在亚洲声名大噪。
这部电影不仅是黎明和张曼玉的银幕经典,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世界十大电影。

2005年,和大多香港导演一样,陈可辛选择北上拍片。
先拍了爱情歌舞片《如果·爱》,金城武、周迅和张学友主演。
那个时代在内地市场做歌舞片还是有风险的,但陈可辛偏偏就是搞定了,想想真是实力和勇气并存。

然后,2007年年底他的《投名状》上映。
该片获得第27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第45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等奖项,李连杰凭此片获得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2013年《中国合伙人》,更得心应手了。
票房直接飙到5.4亿,陈可辛成为第一个拿到金鸡奖最佳导演的香港导演。

2014年《亲爱的》紧接上映。
一部以儿童拐卖话题为题材的影片,能讲好故事拿捏好审查分寸,还能做到感情表达到位保留商业性,拍出8.4分真的算很高分了。

再到了2020年《中国女排》,其实就已经渐渐释放出了信号。
电影几经波折才定档,上映前改名《夺冠》,成片质量也没达到预期,不过主旋律讲得倒是很好。
影片据说经过了大删大改,陈可辛真正拍的是什么,我们都未可知。

还有一部《独自·上场》。
2015年的时候,媒体就放出消息陈可辛要拍一部网球传记电影。他邀请李本人担任顾问,拍摄现场照片也早就流出。
但最终,这部片子没有了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
2020年11月28日,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夺冠》斩获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最佳编剧三个项大奖。
29日,陈可辛导演在朋友圈中发文回应获奖,表示感恩,并说了一些感想。
他坦诚说到:
这部电影的拍摄,等待和上映的过程,我充满了希望、失望、满足感和失落感。

获奖当天,正值陈可辛导演的58岁生日,他未能到场领奖。
陈可辛导演的经历很丰富,他在中国香港出生,12岁随家人去泰国生活,18岁到美国读书,21岁又回到香港从影。
而从陈可辛导演的从影经历可以看出,他也是不断迁移的。
1983年吴宇森导演拍《英雄无泪》在泰国取景,需要一名泰语翻译,当时年仅21岁的陈可辛经人介绍,得以参与编剧及统筹。
后来他去香港,任制片,学习监制,之后他当副导演,终于在1991年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导演处女作。

这段不断迁移的人生经历,也折射在他的电影中。漂泊和迁移,这两个词汇也是他很多部电影的潜在主题之一。
他的处女作《双城故事》故事背景就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地,志伟小时候因父亲避债移居美国,长大后他在美国重遇儿时伙伴阿伦......
让他名声大噪的爱情片《甜蜜蜜》,张曼玉和黎明从中国内地去香港打拼,两人相遇,相爱,分离,最后又在美国纽约的街头意外重逢。

从泰国,到香港,到内地,再到现在的泛亚洲计划。
他不断拍片又不停迁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他也是在坚持自己作为电影人的热爱和尊严。

如田壮壮导演谈及自己《鸟鸣嘤嘤》所说的:
不能拍就不拍,但要拍就要拍自己想拍的。
如此看来,陈可辛导演也是一样——
如果这个地方不能拍的开心,那就去能拍的地方拍吧。
对于热爱电影的导演来说,拍电影本身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
但为了追求这份快乐,还要付出很多想象之外的代价。
作为电影人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步履维艰,戴链跳舞,但又蛮无奈。


2018年,陈可辛导演拍了一部七分钟的广告片叫《做自己》。
短片的别名又叫《做自己就会漂亮》。
这个片名,我觉得就是现在陈导内心的写照。
做自己,去拍自己想拍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