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心路 | 八年后再出发,逃避还是寻找?
关关:
你好,感谢你向我提出关于旅途心路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也思考了很多,最后选择信马由缰的书写,然后以书信的形式来回答。
Ⅰ
“我不知道是在逃避还是在寻找。”
有院民宿老板大柒问我,为什么来新疆禾木,这是我给出的回答。
我在禾木已经112天了。来禾木前,我先去了敦煌。前往敦煌,这个念头的冒出,到买票出发,我仅用了48个小时。
开始旅途的想法,既简单又欠揍。
那天,我躺在床上,越发感觉在深圳的7年,一直处于躺平状态。于是,我心想,既然是躺平,不如换个地方躺平。
而选择敦煌,是因为我给自己做心理体验时,在想象的场景中,发现自己置身沙漠,而我在沙漠中企图寻找一汪清泉。
自然而然,敦煌的月牙泉,满足我的期待。

亲眼看到月牙泉时,我已经在敦煌住了一个月。那是离开敦煌的前一天清晨,我与另两位义工一起,爬鸣沙山看日出。或许因为身旁有人,我没有认真感受月牙泉。
然后,离开的当天,我又抽空独自去了一趟,月牙泉依旧没能给我带来滋养。
荒芜的心,如果是企盼外界的滋养,那势必是没有结果的。
我只好继续前行。
Ⅱ
在这段旅途中,我竟然停更了十三年来,每天不曾间断的日记。一个月才偶尔写一两篇,也许对日常的记录提不起兴趣,也许是疲于应对内心的波澜起伏。
当我越发觉得,现在遇到的问题,在8年前的旅途,同样遇到,并且一直未曾解决。沮丧的心情瞬间涌上心头,因为我发现,自己一直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我跟一群95后,甚至00后的人,一起娱乐。他们说我一点都不像90年的,我喜忧参半。身边的同龄人早已成家立业,而我却还像个孩子。
对自己的这些质疑,蕴含着许多无法接纳自己的方面。外人会称之为潇洒、洒脱,亲人对我的感受,更多是无奈和不负责。
曾几何时,我想过,如果当初没上大学,不离开家乡,或许就能安安心心待在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兴许有另一个宇宙的我,正在走这条路吧。他也会有他的心事,而我也要处理自己的难题。

Ⅲ
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是行动。这句鸡汤很好,可又该如何行动?
事实上,我想法不少,可又行动不了。
直到我遇到“失业”焦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新疆游客骤减,禾木也一职难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又一次逃进游戏。明明犯困,明明烦躁,却一把把开始游戏,用深夜透支自己。
这种行为,既是任性的放纵自我,也是不安下的无可适从。
一整夜的逃避放纵后,寻求解决之道迫在眉睫,我不愿下一个8年,依旧原地踏步。
熬夜醒来,我首先又想到卸载游戏。以往试过,有几分效果,只是其他软件依然会轻易入侵。不过是从沉溺游戏,转变成沉溺其他方面。实质上,并无差别。
索性,这次来个彻底,直接放下手机。规定自己每天只玩两个小时。
放下手机的一周时间,我有更多时间面对焦虑,越面对越感到心安和平静。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只有把外界放下,才能更好地向内心看。

关于戒手机的感受,我会在下一篇文章分享,感兴趣的话,可以持续关注。这里也向志同道合的朋友发出邀请,欢迎你们一起参与“戒手机行动”。
Ⅳ
我以关关的提问开始,述说自己的旅途历程。更多的是,人生旅途的探索。我们回到文章开头,关于逃避还是寻找的疑惑。
逃的是什么?找的又是什么呢?
逃的是外界的喧嚣纷扰,找的是内心的祥和平静。
逃的是多巴胺的快感诱惑,找的是内啡肽的自律笃定。
逃的是物欲上的攀比之心,找的是精神上的进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