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故事21
飞吧,飞吧,我的小春明簃,
和霓娃娃一起飞吧。
不过我虽然会飞,但是我的动手能力可实在太差了。
今天店长给春明簃打了一大堆气球🎈 我就帮不上太多忙hhhhh 只能帮忙插棍子和插到台子上去。
真是的,每次干这种事就会觉得自己并不是全能型选手,我也是有弱点滴。
我们春明簃呢,活动分为两个系列。
一个叫“春明簃文化会客厅”,这个系列说白了是请大佬和专家来讲课,讲自己写的书,这也是我的“花神咖啡馆计划”的正式名称。
另一个叫“春明簃亲子荟”,这个系列说白了就是带孩子玩儿,但是说的高大上一点叫给孩子上阅读课。
“春明簃文化会客厅”这个系列呢,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断拓展我的人脉,拼命往店里请各种大佬了。
而“春明簃亲子荟”呢,我之前带了这么多活动,但是也还没有完全摸索出做书店亲子活动的模式来。
我们店长为这个亲子荟设计了好几个系列的活动,一个是四大名著+皮影戏,一个是故宫名画千里江山油画棒临摹,还一个是世界名画(梵高莫奈等等)的临摹。因为我们店长的特长就是画画和美术设计,so她要好好做这些事情了。
那我能做什么呢。
我这个礼拜设计的那个老北京玩具歌谣活动一个报名的人都没有-_-|| 看来大部分人对读歌谣甚至玩玩具都不是那么感冒,对老北京文化也不感冒。哎,亏得我还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社长们也喜欢,但它就是做不起来啊。
所以我想,我也应该和店长一样,搞一个能持续的固定模式的活动系列。
我现在想到,我可以带着孩子们演情景剧。
我可以把童话啊,名著啊,甚至老北京的故事啊都改编成剧本,然后把自己变成个“导演”,教孩子演这些故事。
我可以先招募五六个孩子,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做三次活动,第一次给孩子们分配角色+试演,第二次让他们尝试脱稿表演,第三次让他们在春明簃的“大舞台”上公开表演给读者们看。
我自己觉得这个模式相当好玩!但是不知道可行度怎样。我自己觉得这只能让小学生们参加,太小的孩子做不了这个,太大的孩子玩这个又太幼齿除非演英语情景剧。
我之前自己做过情景剧的导演。那还是在加拿大的时候了,上日语课,老师让编排一个情景剧,我就召集了一组同学,自己在那儿改编了桃太郎的故事,然后带着大家表演了出来。
其实我也有认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姐姐,我可以跟她取取经怎么才能做一个好导演🤣
反正今天就迸发出这么个灵感吧,于是写下来,备忘一下。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我和真正搞亲子活动的机构合作,我给他们出创意,他们出老师来带活动。我对门的老师就是专门做亲子活动的,我可以问问她能不能做,或者有没有认识的机构可以做这个的。但是这样让我有点担心的是,我们做的“沉浸式阅读”他们会做不好,因为能搞定“阅读”这种事情的还是编辑自己吧,最后说不定还是得靠自己。
但是,一个人做这些活动真的挺累的,一个礼拜一个活动就够辛苦了还要两个活动,真的搞不了。下次见到社长也和社长反映一下这个情况,我觉得我现在有点底气伸张自己的权利了,因为——本宝宝还是自带不少资源和人脉的,社里不会完全把我当dog使唤,我现在在他们眼里已经变成“老师”了。
然而呢,今天社长还让我这个“诗人”帮忙写雪糕和咖啡的文案,原来我这个“诗人”在社长眼里和文案写手没甚区别。。。。。。
是的,我写的三行诗,还真的都挺文案的,我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