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
河图洛书,其实是两样事物,分别是河图,洛书。自古就是很秘的东西,神秘在哪?很多人听说过,但谁也没见过。就算听说过,也是短短几个字。
我们先看最早的有关的记述,出自易经系辞: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其实总共就十个字: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什么意思?大家都不知道,反正你知道有人这么说就是了。
还有没有其它的记录?有。《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上古的记录就这样,归根结义六个字:河出图,洛出书。
这里我说下自己的见解:河出图,洛出书,到底什么意思?河,指的是黄河,黄河怎么出图呢?这就是古人心智未开的表现了,认为大自然出现一些现象呢,是代表着吉凶预兆的,这是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占卜,就是烧龟壳,观察龟壳上的裂纹来判断吉凶。
河图,通俗来讲就是观看黄河出现的图案。河水干了,湖底会出现各种纹路,就像河画的图。这就是河图,懂了吗?
洛书,洛是指洛阳。周朝的时候,洛阳是中心,洛阳人写的书。很多人说洛书,是洛水之书,其实是牵强附会罢了。河图洛书其实是说:黄河干了,底部出现了纹路图画,洛阳的圣人们根据些描写出书。洛阳是当时的中心,而且那时候文化是贵族的专属,普通人是接触不到的,所以只能是河出图,洛出书。
既然古人谁也没见过,那么河图洛书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推背图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原理有些类似。在此我简单说说。
我们今天见到的河图洛书,其实是宋朝才出现的。如下图所示:

我们今天看到的河图、洛书就是这样,全是一些黑白小点排列组合。而且二者还是搞反了,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河图是洛书,洛书才是河图。为什么会这样?
先说一个人物,宋真宗赵恒,老赵是宋朝第三任皇帝,御驾亲征,挫败辽军于澶渊,签订了“澶渊之盟”。(反正古代打仗输了也可以 说赢了,参考满清对洋人)稍微看过点史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但凡签订什么盟约,基本都不是好事。具体这个“澶渊之盟”是什么各位可以自行了解。
当时老赵很得意,认为自己功劳赫赫,可是有大臣就说了,这种盟约是耻辱啊,有什么好得意的。一般人敢这样说皇帝那简单不想活了,所以大臣建议老赵去泰山封禅,这样可以一振国威。我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都爱去泰山封禅(比如秦始皇),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皇帝要东封西祀,那必须得有祥瑞才行啊,古人最讲究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你什么事都没有莫如其妙去拜山干啥?老百姓会骂你。祥瑞这玩意好办,没有祥瑞,咱们可以弄点祥瑞出来!
什么是祥瑞?什么祥云水龙太小儿科,河图洛书可是自古就有记载的祥瑞,用现在话说那是超级祥瑞!
但是!河图洛书也不是那么好造的。梦到了龙飞天不难,往鱼肚子里塞个纸条也简单,可是要从古书记录中找个图出来,那真的难。
最后这事还得交给学者文人,要不怎么说别得罪文人呢?这人是谁呢?
刘牧。
刘牧采天地奇偶之数,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以汉代的“九宫数”做成了河图,而用“五行生成数”做成了洛书。也就是说,刘牧的河图洛书并不是凭空编出来的,而是根据传统的九宫数、五行生成数等数术理论建构起来的。刘牧认为,这黑白点的河图、洛书,是“大衍之数”的来源,是伏羲画八卦的依据。刘牧是易经研究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特别是有关易图贡献较大,著有《易数钩隐图》,有时间可以单独写写。
刘牧根据古书考评出来的河图洛书如下所示:

当时有另外一个学者阮逸,与老刘关系不好,相传交恶。阮逸就在其图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认为图应该是书,书应该是图。到了南宋,蔡元定同意阮逸的说法,后来朱熹也赞成阮、蔡的观点,于是就把刘牧的河图变成了洛书,而将洛书变成了河图。朱熹的权威,使得五十五点为河图,四十五点为洛书,成为河图洛书的定本。今天所说的河图洛书,就是朱熹、蔡元定的河图洛书。
我们今天看到的河图洛书,离不开朱熹的大力宣传。但朱熹是大学者,易学更是精通,他很清楚,《系辞》并没有讲伏羲据《河图》以作八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意思,不是说效仿《河图》以作八卦。《系辞》所说的伏羲作八卦,只是“仰观俯察”,“远求近取”。
但他认为,《河图》是《易》之所自出,原因当仅仅是因为,用《河图》说明八卦起源,比“仰观俯察”,“远求近取”都要合理。所谓“安知《河图》非其中一事”,不过是强辞而已。实际上,这作为“其中一事”的《河图》乃是唯一的一事,不须其他“仰观俯察”、“远求近取”就可说明《易》之起源的一事。于是朱熹把《河图》《洛书》放在《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的卷首,流传至今。
从刘牧创制《河图》、《洛书》,到朱熹把黑白点阵《河图》、《洛书》放在《周易》之首,不仅使则《河图》画卦说成了正说,而且也使这本来是伪造的《河图》、《洛书》获得了正宗的地位,这样就完成了宋代的《河图》、《洛书》观,完成了宋代儒者对八卦起源的解释。
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河图洛书?
《续资治通鉴》卷二七载有王钦若与宋真宗的一段对话:“陛下苟不用兵,则当为大功业,庶可以镇服四海,夸示戎狄。” 帝曰:“何谓大功业?” 钦若曰:“封禅是矣!然封禅当得天瑞乃可”。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人力为之者。陛下谓《河图》、《洛书》果有此乎?圣人以神道设教耳”。帝允之,乃可。 苏辙《龙川别志》所记,在“前代盖有人力为之者”以下,还有“唯人主深信而崇奉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矣”。并且指出,即或如此,宋真宗还是没有拿定主意:然上意犹未决,莫适与筹之者。它日,晚幸秘阁,唯杜镐方直宿。上骤问之曰:“古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如何事耶?”镐老儒,不测上旨,谩应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耳”。其意适与上意会,上由此意决(《龙川别志》卷上)。《东都事略》也载此事,与《龙川别志》大同小异。
这件事很清楚地表明,宋朝君臣,无论是深通道教的王钦若,还是“老儒”杜镐,心里都明白《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然而此事恰正鼓励了他们仿效前人造假的决心。于是宋真宗在某一日宣布,几天以后,将降《大中祥符》天书三篇。这一天,在皇城承天门上,果然发现了一卷天书。封面上写着:“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春,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后来,在泰山上也发现了天书,上有“国祚延永”等字。于是,宋真宗就奉天书到泰山封禅,全国熙熙攘攘。 在天书封禅以前,就有个所谓“翊圣将军”下凡事件。宋太宗赵光义还利用此神传达上帝命令,说应把帝位传给他自己。翊圣将军的灵应事迹,后来被王钦若编成《翊圣保德真君传》。 也就是说,宋朝初年,这种假造天书、天命的事件不只一起,而且都与重大的政治事件相关。这些事,一面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感,比如宋真宗死,臣下就把天书和他一起埋葬了。另一面,也引起了一些人企图仿效的欲望。其人之一就是刘牧。
参考书目:1.《易图考》北京大学出版社,李申。2.《全本周易》中华书局,寇方墀。
易山先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你的大脑有防火墙吗? (3人喜欢)
- 文人算命与路边算命有何区别?
- 未来社会想赚钱靠什么? (2人喜欢)
- 人画的符,鬼能看懂吗?
- 生死之间(小说)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