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网络环境
近年来,网络文化蓬勃发展,整体呈现向上向善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新业态的迅猛崛起,一些低俗、恶俗的不良文化也趁机混入,违背了公序良俗,有的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严加整治网络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乌烟瘴气”的内容,传播正能量,遏制不良文化传播势头,是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构建良好网络环境,势在必行;净化网络生态,刻不容缓。 治理网络不良文化必须着眼深层成因症结。网上的低俗、恶俗乱象并非是个新问题,但在“唯流量”错误观念下的多方逐利,让其变本加厉。那些“辣眼睛”的低俗文化毒化的是网络风气、污染的是网络生态、降低的是网络格调,最终破坏的是自身的发展环境。对于相关从业者来说,一味靠低俗、恶俗吸引来的流量终究走不长远,而一旦越过法律法规的红线则必将自食恶果;对于相关网络平台来说,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行稳致远。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个人坚守法律底线,提高网络素养,客观发声、理性表达,不当谣言传声筒、暴力扩散器。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逐渐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架起的“防火墙”和“高压线”,其发挥的警示、预防、惩戒作用,每个人应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也要求,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边球”等违法和不良信息。通过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 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治理,如今网络平台主动压实责任,相关从业者更加自觉自律,网络生态日益向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不过,网络生态乱象容易反弹回潮,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应始终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共同维护好网络空间这个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