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气商场没客流,被市集品牌拉黑了?究竟客流,谁靠谁。。

随着摆摊经济的发展,市集已经成为场地方想增加客流的强心针。
但可惜,这一剂药并不一定有效。
最近,一位策划的朋友向我诉苦,由于商场的客流不佳,所以一直希望找有影响力的市集品牌合作,通过引入优质的内容,来拉新及让客人回头。或者希望靠市集品牌,能招到小有名气的摊主,让摊主粉丝能因此来到这里。
经过两次合作过后,朋友的商场即使免费让出空间,但因没有客流,而成为市集品牌的黑名单。更悲催的是,他听到愤怒的摊主反馈:“这样的场,免费都不去!”
所以,摊主想入客流大的场,而商场想靠市集/摊主带来客流,客流从哪里来,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01.市集是商场的流量密码?
放眼小红书,每个周末同城都有7-8个市集在招募市集。商业街、购物中心,甚至酒店中庭都掀起了市集风。举办市集,是商场空间想告诉租户,这个场地仍有活力,想做一次空间的宣传。“我们通常和市集合作,让有名气的市集品牌将客群带过来。我们想给租户看,我们是想给租户展示我们的引流能力,这样能有效提高续租转化率。”商场策划Damon介绍道。
“通常我们的市集,基本不会邀请商场租户参加,就是想丰富商品类别,拓宽消费客群。同时也可以观察到,现在消费者对那类型更感兴趣,方便我们后续做开发。”

商场热衷做市集,令一个原因:成本够低。
商业空间利用场地资源,和市集品牌合作,可通过收取硬租金或分成收入。
即使商场负责场地的搭建,除了有些公共区域美陈的搭建之外,为摊主提供标配的桌椅、照明等基础硬装即可。我们看到市集的各种缤纷,其实全靠摊主们的精心陈列。渐渐地,如何在市集中陈列出彩,成为了小红书上的一门显学。

做市集的话,对于场地方来说较为省事,基础硬装可重复利用,根据不同主题换不同的可移动美陈即可。
02.于摊主而言,为啥热衷于参加各种市集?
翻开小红书,每个周末同城都有7-8个市集在招募摊主。对于摊主来说,找摊完全没有难度,那作为付费参加市集的人,他们考虑的是什么呢?
在小宇宙上,听到一期讲“市集”的播客,嘉宾是一位初创品牌的摊主,作为交了摊位费的他,出摊不求盈利,但想让他的产品得到更多的曝光。在他看来,摊位费实际上是广告费。
但经历过空空如也的商场后,发现不仅没做成生意,还白搭了两天的人力,倒不如守在自己的店里等客人进门。所以于摊主而言,只会考虑客流旺的场地

参与市集的摊主通常是知名度不够的小众品牌,他们希望进入客流量大的场,来获得品牌曝光的同时,也希望将客流转到私域。
阿宇是本土原创香氛品牌的主理人,他第一次从珠海到广州参加市集就有意外收获:“我们本来只是想借个机会做个品宣,但有个企业的品牌经理来逛了我们摊后,说可以有合作的机会,这真的没想到!”

除了客流量以外,还有一个伤害到摊主的感情的是,客群消费力不匹配的问题。
在不同类型商场组织市集的Benny,表达过摊主对他们的不满。“其实和场地的周边客群还是有很大的关系。上个月,在某个商场摆摊的时候,周边客群会嫌弃价格过高或者来对半砍价,对摊主来说有点受不了。”
03.嫌弃没有客流的场地,但强客流的场地又不是谁都能进
我曾经看着本地的一个市集品牌,从不火到爆火。
一开始他们在一个居民区中做的市集,主要招募的是手工艺者。但由于位置的关系,所以仅靠市集品牌自行发出宣传招募。声量太少,所以初时,这个市集传递出是朋友聚会的温馨。
到后来,他们搬去了东山口(比喻为,广州最“潮”的地方)。源源不断的爆火客流,让他们完全不愁摊主的来源。所以导致之前较弱的初创品牌,想再获得露脸的机会也比较难。
当市集位置有强客流后,摊主的门槛也相对提高,同时摊主所付的成本也越来越贵。面对更强的竞争对手,如果产品或陈列逊色,即使能拿到入场券,在琳琅满目的同场竞争中,也很难突围而出。

04.你靠我,我靠你,客流从何而来?
回顾刚刚所聊的:
1、商场想通过举办市集引流,告诉消费者这个场地仍有活力
2、而摊主参加市集想找客流量大的位置,来拓展自己的销量/宣传自己的品牌
3、对于已有强客流的场地,对小型的摊主准入门槛高。
这样看来,对于小众品牌、手艺人来说,他们既想去到客流大的场地,但又不一定能被选上,这种情况确实矛盾。

05.回归到我们讲到的客流,要如何破局?
就如我的第一个朋友而言,为何他们的商场被市集拉黑?是因为商场本来的经营策略,导致客流的冷清,因此一而再而三耗尽了市集为商场带来的资源。而同理,如果市集品牌选择的摊主与商场调性、消费力不匹配,这样也是在伤害着商场的资源。
其实摊主、市集品牌、商场三者是一个共生,而非相互蚕食的关系。
要共同打造一个周末活动品牌,就要地利人和。大家在各自的方向上更优化。也就是,我也要靠我,你也要靠你,才能打造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活动

随着市集的兴起,更多细分市集类型出现,有品牌效应的市集,会有自身粉丝,也有更高的议价能力。至于品牌市集是如何的?我们下集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