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布鲁克纳
译自
艺术名家总得忍受自己的形象随着时间流逝变得面目全非。添油加醋是能让他们形象丰满,但也离原貌更远。安东·布鲁克纳可谓尤甚,形象歪曲到这份上的,几乎是独此一家,彻底走样。时人对他的印象是,穿着就怪,行为更怪,格格不入,怪到家了,“真够个的”。下面这话出自马勒,就更显得一语中的:“白痴是布鲁克纳,一半天才一半愚。”布鲁克纳心地质鲁之说广为流传。
19世纪的传记特爱把本就杰出的传主更往理想化、英雄化的那条道上塑造。但不像贝多芬,布鲁克纳不太容易那么写。第一份传记的作者索性将他塑造成不受认可的天才,缘故也许就在这。还有些人从信仰入手搜寻深入理解他人格特质的钥匙,Ernst Decsey唤他做“神的御用乐师”,朗朗上口,成了布鲁克纳接受史中最好用的话头。在1920年代,他也常被贴上“神秘主义者”或“形而上学家”的标签。
最近25年的研究才终于驱散了这位艺术家,这个人所受的好多偏见。首先,这位据说是不谙世故的艺术家其实是个踏实而目标明确的人,瓦格纳甚至说他“很会往上爬”,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地攀上了高位。其实他的上升轨迹并不亚于他远为成功的“对手”勃拉姆斯。他起步不过是波西米亚边境乡村里的助教,做上了圣弗洛里安大教堂和林茨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却能到维也纳担任宫廷管风琴师和音乐学院的教授,最后还拿到了维也纳大学的荣誉博士。
近来的研究把好些事推上了正轨,这得承认。但另一方面,他们在破除理想拆解神话上也未免做得过火了。为了打破旧印象,就努着劲反着来,眉飞色舞,专拣布鲁克纳所谓的“性格缺陷”和各种毛病说,说他“贪鄙” “追名逐利” ,说他“幼稚不堪”“举止狂怪”,说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