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两个公众号——两个失意男人的相识相知相惜
两个失意男人的相识相知相惜
1932年是张学良的断崖之年。1930年中原大战,张学良站队蒋介石后,除了原有的东三省大本营又获得了山西、河北、察哈尔、绥远四省和北平、天津、青岛三市的地盘,政治上少帅还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蒋介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然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丢了老家,舆论上立马被千夫所指,知名人士马君武作了《感事近作:哀沈阳二首》“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把张学良奚落得够呛。
1932年的张学良事业进一步陷入低谷,日寇步步紧逼,不断侵占中国长城以北领土,张的身体也深受毒魔困扰。在精神和肉体受到双重打击时,少帅遇见了日后另一个他鼎力相助的“公众号”主编梁得所。不同于自己当老板的《北洋画报》冯武越,梁得所只是《良友画报》的总编,没有任何股份,不过通过打造《良友画报》这块金子招牌,梁得所已经成为画报界的达人。回首六年前1926年10月梁得所刚进上海良友图书公司时,《良友画报》老板伍联德对其印象不佳,“梁某这人说话也不大声,好像只会读书,看不出也能做事。”同事马国良对梁得所的第一印象是“并没有一副使人一见倾倒的仪表。相反,他矮小瘦削,终其一生,体重未超过八十磅。举止文弱,说话也提不起嗓子。”

梁得所进入公司不久,瘦小的身躯就迸发了出巨大的能量,他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运行画报而生,担任《良友画报》编辑几期后,老板伍联德就毅然决然换掉了前任总编——上海滩资深报人周瘦鹃,任命梁得所为《良友画报》总编辑,此时梁得所只有22岁。梁得所不负伍老板厚望,很快就把《良友画报》办成了中国读图时代的第一画报,不仅让《良友画报》享誉上海乃至全国,还让画报发售到了南洋、日本、欧洲和大洋彼岸的美国,通过画报他还结识了鲁迅、宋氏姐妹、冯玉祥、丰子恺等社会名人,把画报打造成了自己和全国各界名人的社交场所。“伍联德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画报的创始者,梁得所是把画报内容革新,奠定了画报地位的第一个编辑者。在中国画报史上,两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同事马国亮一改对梁的评价。

1932年梁正奔波于北方大地,计划完成《中华景象》这本巨型画册,准备第一次以照片的形式全景式向世界展现中国。而前文介绍的少帅张学良资助过的“公众号”《北洋画报》,就在1932年10月刊登了的梁得所和他的摄影旅行团在北方活动的报道,报道标题是《记抵平之良友全国摄影团》,内称“该团现寓青年会,所占者为一 二董事室,因青年宿舍现无余室也”。“北画”记者眼中的梁得所:“梁年三十许,身体瘦弱,而有不畏跋涉之精神。”记者还问“彼等四人是否备有防身之武器?”梁得所说:“不携武器损失不过财物,有武器则生命或且将有问题,所以并不曾携带武器。”。梁得所此次北平之行,除了拍摄北平风物,还计划访问在北平的大人物吴佩孚等人,“北画”也有报道:“《良友》之总编辑梁得所来平,欲一晤吴佩孚,期得其最近之照像与谈片,托记者设法。因于三日前与梁同赴什锦花园吴斋。”梁得所北平采访计划应该也有少帅,因为拜访吴佩孚不久后,三十一岁的少帅和二十七岁的画报奇才梁得就初次相遇了。


少帅和年青主编初次相遇的情形,并没有找到详细的文字资料。但是半年多后梁得所做出了一个事业上的重大决定,他第一个想到的资助人就是张学良,可见两人初次见面应该是相谈甚欢。时间来到1933年5月,梁得所完成了“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的使命,征尘未洗,甚至连这次摄影旅行的大成果巨型画册《中华景象》都未及看到,梁得所就做出了一个影响了他余生的决定:离开良友,另辟江山。

良友公司接受了他的辞呈,1933年8月第七十九期《良友》画报刊出了梁的辞职启事,和良友公司的启事。公司一方对梁“另有高就”的做法略显不满,认为梁得所从多年前一个初出茅庐,从广东到上海滩闯荡的学生,到现在成了名满天下的报人,完全是依靠良友图书公司这个大平台和《良友画报》这块金子招牌,现在他突然辞职,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被动。而良友的元老马国亮道出了梁得所辞职的部分心声:“假设当时他(梁得所)不仅是个雇员,而且是个股东,并且成为决策的董事之一,他可能不会离去。良友失去了梁得所,梁得所失去了良友,双方都是损失。”梁得所在良友图画公司多年历练后,不但具有了驾驭大型都市画报的超人能力,还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这位曾经被老板和同事看轻的编辑,在成为新闻媒介的知名人物后,他骨子里那种和广东同乡袁崇焕一样的倔硬终于显现,性格中潜伏着的那股子不甘久居人下的“野心”爆发了。 梁得所离开了良友公司,并没离开最能显示他才干的画报业,他与好友黄式匡共同创办了大众出版社,推出了他的野心之作《大众》画报,开始和老东家《良友》画报打擂台。公司创办伊始,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缺钱,作为新生事务的画报虽然处在媒介投资风口,但无论是拍摄用的器材胶卷,印刷需要的高质量道林纸,还有聘请专门记者的各种费用都需要烧钱。于是梁得所开始满世界寻找“天使投资人”,思来想去,他找到了张学良。
梁得所再次会面少帅张学良,少帅表示想纳梁到麾下,约梁得所到他那边去做事,但是梁得所认为自己已经跳出了良友公司,开始自立门户,如再去张学良手下做事,还是重蹈覆辙屈居于人下,于是对张学良表示两人成为统属关系倒不如在野做个朋友。张学良听后非常大度,表示尊重梁得所的意愿,然后豪爽得掏出了一万元,甚至表示这一万元既非借贷,也不作为大众出版社的原始股份以后分红,而是纯粹是对梁得所才华的赏识与资助。
于是梁得所拿着张学良孟尝君式的巨款资助(当时上海普通职员一月薪水为三十元)重返上海滩,尽心尽力打造他的《大众》画报。最引人注目的是画报封面,梁得所为打出自己的品牌,一反画报惯用女明星为封面照的俗套,而是重金聘请名画家绘制,《大众》画报创刊号的封面便是上海知名画家方雪鸪绘制的《活跃的青春》,封面上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少女一跃跨过跳高的标杆,预示新生的《大众画报》越过障碍,开始出版,前途无限。而后《大众画报》杂志接连出版了《冬夜》、《冬天的黄昏》、《都会之夜》等绘画封面。梁得所说“采用绘画作封面,属一冒险之尝试,中国画报创作的封面画之绘制,尚在实验阶段。”“(绘画封面)真有意思,除了但求悦目之外,颇能写出一些意境。”

除了打造好《大众》画报的面子——封面外,梁得所也尽力打造好画报的里子,画报中的图片涉及新闻摄影、风光、人像摄影、国画、漫画、电影等方方面面,在梁得所的统一调度下,一应俱全,多尔不乱,井然有序,浑然天成。图片专题《中国艺术能手》就最能显现出梁得所天才般的选题和编辑能力,这个专题汇集了当时顶尖的艺术家,却没有像其他画报一样简简单单只是摆出艺术家肖像照了事,整个专题展示的是艺术家的手———梅兰芳的手,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手,“标准美人”徐来的手,摄影家郎静山的手,漫画家叶浅予的手,钢琴家沈雅琴的手,当读者阅读完这些熟悉的艺术家的照片,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家的认识,还能留下无限的遐想。
梁得所也利用自己积累的人脉,约到多位名家的稿件和插图,老舍的《柳家大院》,施蛰存的《鸥》,张天翼的《我的太太》,穆时英的《百日》在《大众》画报纷纷登场。而对于画报的“调味品”小说插图,梁得所也聘请到了后来成为名画家的广东老乡黄苗子,黄苗子的插画给这些都市风格的小说增添了无数趣味。
而画报每期的编后记“每月谈话”成了梁得所的自留地。“每月谈话”题材涉及人生与社会多视角,如《读画偶得———向心的民族性》,《人和狗》,《毕业与失业》,《再谈医理》,《读书杂记》,《与孔成德君书》,《南京行》,《雨》,《我怎样学泅泳》,《谈及音乐》,《广告与思想》。这些“编后记”成为梁得所与读者的沟通之桥。
通过梁得所的呕心沥血,《大众》画报很快在上海滩竞争白热化的画报界脱颖而出。连梁的老东家中国画报界的头把交椅《良友》画报都采取紧急措施,将月刊改为半月刊,以便先发制人。马国亮道出了真相“《大众》画报,它的取材与编排完全可以和创刊多年,并由他(梁得所)主编多年的《良友画报》争短长。它的出现,不同于别的画报,可以说是《良友画报》最应注意的劲敌。”一时之间,画报界可能出现“双雄会”,《良友》和《大众》齐头并进的现象。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众》画报出版到第十九期忽然停刊了,老板梁得所的身体和大众出版社的资金都出现了致命问题,由于长期劳累奔波,梁得所文弱瘦小的身躯得了那个时代的不治之症——肺病。而与梁得所合办大众出版社的那位好友兼所谓投资人,黄式匡当初承诺能拉到的雄厚资本,后来竟成了空心汤团。《大众》画报出版几期后,张学良第一轮“天使投资”资金,一万大洋就烧完了,而后梁得所苦苦支撑,把在良友公司几年的积蓄都搭了进去,仍旧是杯水车薪。此时梁这时才体会到“离开大平台你什么都不是”的境遇,无奈抱着病躯去武汉汉口再度拜访少帅。此时张学良也正处于人生的下坡路,被迫下野后流亡式的出国考察,回国后从政权的核心人物被降为地方边缘军阀的境遇,让少帅的心绪一直不佳。虽然张学良对梁得所上门二度集资的行为心知肚明,但对梁仍然非常客气,派汽车专门接送,招待梁好吃好住。梁向张报告了大众出版社实情,请其维持。张学良说:“你身体不行,不必过份努力,我看你不如出国去休息几时,并且到国外确可开开眼界。”并又给梁得所三千元巨款的制装费。回到上海后,梁得所因为自己的事业野心和合作伙伴的怂恿,又把三千元的制装费全数奉出。然而大众出版社的财务状况和梁得所的健康一样已经病入膏肓,负债累累,三千大洋又很快耗尽。为了整个公司,梁得所不得不硬着头皮三拜少帅,将出版社情形大略跟张学良说了,又老实告诉张学良第二次给的三千大洋又用于公司运作了。张学良说,我对这些事不甚了了,我来介绍个朋友(张的机要处长)替你通盘打算一下,再定方针。
对于这个托管方案,梁得所回上海与合作伙伴商量后,感叹张学良的仁至义尽,不能“再失败对不起人(张学良)”了,最终万般不舍又无可奈何决定任由出版社自生自灭。大众出版社倒闭后,梁得所没有再回到老东家良友出版公司,而是再做“打工人”转投上海滩另一位出版巨子邵洵美的《时代画报》。事业受挫,积劳成疾,梁得所潜伏的肺病发作,最后只能落叶归根,返回广东老家静养,1938年8月8日,梁得所在老家连县,在安睡中再没有醒过来,年仅33岁。
而在梁得所逝世前,梁的知音兼金主,那个长期成为媒体焦点和主角的男人已经被历史抹去了两年时间。1931年九月后的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宛如酷暑下的冰山,不断融化,直到1936年底张率领东北军进行了最后的爆发,然后张消失在了历史的深处,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涯。

半个多世纪后少帅近获得了自由,最后移居到夏威夷,在这个太平洋中央的岛屿上,这位近百岁的传奇人物,一生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乃至网络时代,他最终是否还记得他年青时曾资助过的《北洋画报》和《大众画报》,这两个“公众号”虽然在近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时间大海中,只是两朵小小的浪花,可在纸质媒体的辉煌时代却有着自己独有的绚丽的色彩。
-
要跳舞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2-18 14:41:43
-
Sorryiowe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9 22:24:36
-
Z F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8 19:44:00
-
周宗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8 16:16:06
-
王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8 16:13:30
-
9 de Juli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8 16:11:10
-
封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7 15:19:07
-
酱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7 14:59:44
-
简章 纸短情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7 13:32:54
-
古始渐中上更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7 13: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