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妞和爸妈的松江之行
甭管市内市外,国内国外,虎妞的足迹也踏过不少地方了,但和爸妈一起出游的次数好像两个手就能数得过来。我曾经将主要原因归结为他们不是热衷旅行之人,否则怎么即便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有钱有闲之辈,明明可以带着时下流行的所谓“松弛感”去享受生活,但好像总还是操心于日常生活的“苟且”,而无暇追求“诗和远方”呢。
但经过这次短短2天的出游,我才深刻体会到,爸妈不是不爱旅行,相反,他们渴望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对爸妈而言,重要的已不在于去多远的地方,看多少奇观异景,尝多少美食,而是通过多一些不同的日常体验,发现散落在生活中的小确幸,为日后多留下一些宝贵的回忆。作为女儿,在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时,自然也要义不容辞地为爸妈的世界尽可能多添一点斑斓的色彩。
为何选择松江?
论如何让一个人本地人想游本地,对我而言,再多社交平台的推荐大概都不如我妈的强安利管用。就拿位于上海松江的广富林遗址为例,在我的印象里,我妈提起去那儿看看至少不下四五次了。这不,就在上个月,她再一次提起了它。这一次,我突然意识到,妈妈这是在和我“豁翎子”呢。要是我还木知木觉地没有行动,那可能它就只能是我妈的 “白月光”了。
想到就干,我立马拿出自己许久未亲力亲为做行程规划的认真劲,花了差不多一天时间,终于捣鼓出一份自认为节奏不紧不慢,层次丰富的独家尊享行程,而且要么不玩,要玩就来个松江深度两日游。
D1 上海市区 > 广富林希尔顿 > 广富林遗址
10月24日一早,迎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虎妞开着小岳岳,接上爸妈出发喽。仅1个小时后,我们就顺利抵达了此次入住的广富林希尔顿酒店。周一工作日的上午,酒店客人寥寥,那就在毗邻广富林水下博物馆的酒店露台上,掏出手机先尽情地给咱妈咔咔来一波。
跨出酒店内直通景区的边门,沿着石板路就来到了广富林遗址的起点。

广富林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填补了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谱系的空白,它是龙山文化时期鲁南豫东皖北移民带来的黄河流域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的交融,上承良渚文化,下续马桥文化。整个广富林遗址面积约150,000㎡,遗物历春秋战国至明清五千多年来绵延不绝。

避开节假日的人流逛广富林才真叫不辜负它的美。一旦放慢脚步,随处一拍都是景。从遗址参观起点到文化展示馆这短短的距离间,我们就足足走了10多分钟,拍了不下20张照片,甚至还拍出了我自认为此次出游最满意的人物照。
第一站 文化展示馆 —— 一站式探寻上海之根
不论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新上海人,亦或是对移民文化有兴趣的人,都值得来此走一遭。这里不仅生动还原了远古时代的一个原始村落如何走向一座富甲天下之古城,还提供了许多连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冷知识,比如“上海”名称最早出现在何时,上海为何简称“沪”,旧时松江府的别称等等。









也许是我们太沉浸于眼前的目不暇接和消化满满的干货,直到走出展馆才发觉一晃已经到了午餐时分,该是觅食的时候了。
第二站 祈福树下许下最朴素的美好愿望
但在此之前,虎妞还要陪妈妈去完成一件仪式感满满的事 —— 在展示馆门前的一颗好运树上挂上亲手写的祈福卡。可能是自己去的景点多了,对如今景区的这波操作早已见怪不怪,甚至还有些不屑。但说来奇怪,看着妈妈全程一脸认真的样子,我好像也被感染到了,莫名觉得快乐。很多时候,在实用主义者的眼中,仪式感只是故弄玄虚罢了,但在善于经营生活的浪漫主义者看来,那就是抵抗平庸日常的最佳利器,毕竟快乐是要自寻的。



午餐 —— 环境碾压口味的一尺花园
在一座充满历史年代感的明清时期古宅享用西餐本身就是一次奇妙的体验,所以食物本身的口味好像已不那么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餐,时光仿佛也慢了几拍。


第三站 知也禅寺 —— 关于我如何用10块钱换来不止双倍的快乐
此次的广富林之行,如果说文化展示馆是从提供新知的维度给了我深刻的记忆,那么知也禅寺绝对是从制造最原始快乐的维度让我难以忘怀。 既然有着“小京都”之称,知也禅寺的景色自然不会差。在万里无云的蓝天映衬下,寺庙更是美得不可胜收。好了,描绘美景的语句就到此结束,不仅因为这方面遣词造句的功底还有待提升,重点的重点是,寺庙里的一群鱼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继祈福卡之后,又是一件近十年我没再干过的事,却出乎意料地让我狠狠快乐了一把。看到池子里一群嗷嗷待哺的大锦鲤们,突然勾起了我的“母性”,哦不,是好奇心。于是,花了10块钱的巨资买了鱼料,战战兢兢地把捧着鱼料的手慢慢放入水面,几乎是一缸子的鱼儿全都像饿鬼一样聚拢过来,我瞬间大概理解了什么是吃奶的力气,差点都感觉自己的手要被它们吸走了。我的大呼小叫回荡在寺庙的上空,全然不顾僧侣们就在不远处打坐念经。虽然自己边怕边叫,边叫边喂得兴致勃勃,我仍然将最后一把饲料拱手让给爸妈,邀请他们也猎奇一番。

第四站 遗址核心保护区 —— 农田科普时间
欢声笑语地离开知也禅寺,就直奔遗址核心保护区而去。有幸赶在稻田被收割前看到了一片金色海洋的美景,满是好奇心的妈妈还从水稻上摘下一粒果实,剥开外壳,美其名曰试一下是否已熟,馋虫本质显露无疑。一路上,爸妈以过来人的经验,顺带给我普及了不少农田知识,比如糙米和大米的区别,比如棉花树长啥样。这些得记住,以后没准可以自己用来唬唬孩子。



第五站 合掌度假村附近 —— 风景总出现在不经意间
本来是要寻找计划中的打卡点,走错了路,倒意外掉落进另一处美景中,甚至忘了原本因寻何而来。



第六站 集贤坊
绕了一大圈,才发觉这个打卡点竟然就位于午餐时的一尺花园。 虽然因为光线原因,造成卖家秀和右图买家秀的差别稍大,但拍照好比人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却又强求不来。

最后,我们总算赶在闭馆前,匆匆去打卡了考古遗址馆。由于馆内多是展出了些各个时代的坛坛罐罐,不如文化展示馆来得印象那么深刻,此处就此略过。 从上午10点多到近下午5点,我们终于结束了广富林遗址的深度一日游,其实从地图看似乎还有一大片未涉足呢。在酒店的中餐厅简单用过晚餐之后,本想着再去瞧瞧夜晚的广富林,可惜通往景区的门不知怎么地上锁了,只好作罢,那就以酒店露台上的水下博物馆夜景聊以自慰吧。

D2 仓城老街 > 醉白池 > 返回
如果说前一天的广富林遗址之行是用双眼回看上海之根松江府的过往,那第二天的仓城之行就可谓是直接深入松江府,用双脚丈量当地的风土人情。

松江仓城,本是明清时期松江府储存漕粮(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之处,又是漕运起点。有过近300年繁盛,后咸丰元年因运河淤塞,河运改为海运,松江府漕运中心转移至上海口岸,仓城的历史使命就此画上句号。
第一站 松江布展示馆 —— 感受传统技艺的历久弥新
早从黄道婆以来,松江布的织造技艺就名闻天下,正如松江布展示馆入门处所言 —— “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在这座由清代晚期建筑和民国建筑构成的空间里,不仅能看到不同年代不同款式的松江布和织造工具,更感叹于当代手艺人的心灵手巧,将一片片乍看不起眼的松江布最终以千变万化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赋予古老的松江布艺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从松江布展示馆出来,我们继续前行在中山西路上,目不暇接地观赏着沿路两边墙上或俏皮或古早的涂鸦。
第二站 中山西路涂鸦墙 —— 最文艺的待拆路







第三站 仓城老市河 —— 最后的静谧
前一秒还走在中山西路上看涂鸦,一个转弯,穿过一条小巷,下一秒映入眼帘的就是开阔的老市河了。虽走在静谧的河边,脑海中却想象着几百年前在此之上的船来船往和人声鼎沸。沿河的墙上除了介绍着仓城的前世繁华,也用一幅3D效果图描绘出其改建后的大致模样,目测和如今大名鼎鼎的一些古镇别无二致。这世上本已不缺商业化了的古镇,缺的反倒是如今天这般原生态的仓城。庆幸我们在它被粉饰过度前,看到了它最真实质朴的一面。



第四站 大仓桥 —— 占据旧时松江府的绝对C位
大仓桥始建于明初或稍后,初为木桥,后改建为石桥。现存的大仓桥是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由华亭知县章允儒重建,原名“永丰桥”。它是横跨50米的五孔石拱桥,也是上海目前仅剩的两座五孔石桥之一,另一座位于朱家角。



午餐 竹筷子松江菜 —— 让人直喊绝绝子的地道当地美味
再一次证明,身为一枚不愿将就的吃货,我的美食搜索功力依然在线。稻草扎肉、莴笋粉饼、鸡汁百叶包、手撕包菜、松江白米饭...... 每个菜的口味都特别正点,关键是价格还让人感动,连挑剔的妈妈也,在吃完饭后还特意和服务员夸赞了一番。在整理照片写游记时才意外发现,餐厅的口号里还用了松江的别称 —— “茸城”,真可谓是传承松江本地文化的匠心人家,期待有朝一日在上海市区也能吃上。

此行最后一站 醉白池 —— 藏于破败中的世外桃源
吃饱喝足后,步行10分钟,我们就抵达了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醉白池。如今我们看到的醉白池是由工部郎中、著名画家顾大申在旧原址上(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 —— 谷阳园)重建成的,园林名字源于其效仿宋宰相韩琦仰慕白居易而来。

谁能想到通往历史名园的路竟是一条如上图般的破败街巷。不过,一旦踏进园林,就像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处处都是景,但每一处景又各具特色。整个园林逛完后,眼睛和心灵都得到了洗涤。








明万历年间大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也曾在园内觞咏挥毫。透过其中的董其昌书画展,不敢说因此多么了解其人其作品,但着实仰慕其艺术之道,想来对如今的我们也颇具指导意义,即在面对工作生活不如意之时,不如通过以其他事物为寄和为乐,寻求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平衡,从而实现内心幸福。




短短两天的行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要说遗憾嘛总有一二,比如没能在晚上带爸妈欣赏到广富林的夜景,比如没能按原来的设想在每一处打卡点给爸妈拍出同款美照......但因为高质量的陪伴而获得的快乐远远盖过了遗憾。
爸妈谢谢我忙前忙后的安排这次行程,我倒要反过来谢谢他们。我看到了他们即便在这个年纪,对新的事物,仍葆有满腔的热情;对周边的人,仍心怀感恩;对身边这个拌嘴了几十年的老伴,他们仍互相照顾有加。
下回虎妞会和爸妈去哪里呢?敬请期待~~
© 本文版权归 tongxiaoh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