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思日记35
见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其具体特征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他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自学能力
思
问题会塑造我们的注意力。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之前不怎么注意别人的鞋子,最近你突然想买一双AJ,你就会开始注意到周围人所穿的鞋子,并意外发现经常见到AJ,或者Nike其他的鞋子。同样的,在进行投票时,如果你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人选,那么当你听到另外一个候选人的演讲时,你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反驳,即使那个观点客观上来讲非常有利于你自己的,即使你反驳的想法事实上看起来非常可笑。情绪也是一样的,当你比较平静时,你听到一句话的反应,你可能觉得对方没有什么攻击性,就是一句玩笑话。然而当你带有情绪,比如愤怒时你可能觉得对方就是故意的,悲伤时可能觉得对方是在嘲笑你。
选择性输入,在我们生活中不胜枚举,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性输入可以保护我们,节约时间、减少能量的浪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选择。更可怕的是,这往往是一个我们意识不到的过程。在积极心理学的领域,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让我们的问题聚焦在一些更积极的地方,从而对我们的幸福感、整个社会的福祉,有所提高。比如我们的问题不再仅仅考虑如何应对抑郁症,我们也要考虑那些快乐的人、乐观的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特质。
然而选择性输入,是自我成长的敌人。我们首先需要有所意识,意识到我们在毫无理由地接受某一个论点,而毫无理由地拒绝其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个选项,为什么这个观点在你看起来无所谓、错误得离谱,但仍然有那么多人在支持这个观点,难道“世人皆醉我独醒”?!意识到,记录下来,然后再理性地分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