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爸爸的一封信,其实更是写给自己。
Hi,鬼哥:
这篇本该在你生日前发出的文章,被我拖拖拖到现在你已经51岁零2周。上次你说我很久不跟你谈心了,聊天快结束的时候说:“爸爸还是喜欢你小时候的样子,什么都跟爸爸说”。我一时语塞,有些愧疚。
今天我正式离职了,离职第一天。
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跟你好好说说“我的小脑瓜到底在想什么”这件事。
去年离职回重庆有三件事我很想去做:养猫,学跳舞,去开放麦讲脱口秀。但我一件也没完成。不敢养猫是不敢承诺,怕对一个小生命没法负责;不敢学跳舞是怕工作太忙,坚持不下去;不敢当众讲脱口秀是确实缺少胆量。
今年,我基本全都完成了。我养了一只叫芋圆的小猫,她有点胆小但十分十分可爱,她让我觉得生命有了更多意义;我已经坚持学了22节舞蹈课,依然很菜但身体律动感强了一些,而且真的每次跳舞结束都好开心;我在今年公司UTED上讲了我想在脱口秀舞台讲的话,没拿奖但同事跟我说:这才是年轻人该讲的话。
没能拿奖我也表示理解,毕竟公司举办的是“秀出激情”积极向上的演讲比赛,不是我这种“从去年的工作中我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就是:摔了一跤没有关系,勇敢爬起来,命运会让你再摔一跤”的段子Solo。
我对自己的演讲70%还是满意的,整场演讲至少准备了8个punchline,如果不是线上连麦比赛,换一个不冷场的8分钟现场表演我觉得问题不大。当然也算有了一点经验,说不定下次去看脱口秀的时候,我就敢上去讲关于我这一年领悟到的“周一美式,一周没事”“不想工作,卡布奇诺”“大脑昏厥,来杯拿铁”咖啡文学了。
上次跟你聊天,我说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去学Hiphop。你说在哪儿学?我回答说,回家学,我辞职了。轻飘飘地,我直接公布了这个没跟你们商量的决定。本来已准备好应对一番爹味说教,谁知道屏幕上出现一行:
“辞工了?好的。”
没想到你的答复比我的公布还要离谱。
是的,我又辞职了。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离职的呢,也许是每个周一都挤在无法侧身的3号线赶早上9点的会议的时候,也许是俄乌战争爆发的那天看到大楼爆炸我惊得说不出话,可同事们看了看又继续扭头讨论下一档活动执行情况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无数次看着你发的在爬山,在跑马拉松,在越野在溯溪的照片羡慕你笑得一脸灿烂,好开心的时候。
工作我已经上手了也理顺了,照老板说的,我如果继续干下去,转岗升职,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光明前程。可当我每次站在轻轨里看着牛角沱站外堆满了人,低头刷着手机或焦急地盯着车厢,门一开全都杂乱无章地疯狂想挤上这趟列车的时候,我会想,也许再过几年努点力我会买个车,也不用再跟大家挤同时还担心被性骚扰,但我真的想就这样忙得天昏地暗地一头扎进工作里去,10年,20年,直到退休吗。
追根溯源,可能是@VicodinXYZ 张潇雨老师的话一直在鞭策我,那段话原文是:
“我一直认为大多数人工作 3-7 年之后都值得有一个 self-caring gap year。这个阶段,对社会与世界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认知,没有大学刚毕业时的那种懵懂,当然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不妨离开常规的职场工作一年,然后:
- 学习 1-2 种可以受益终身的基础技能:写作、编程、编剧、做 Excel/PPT、英语(因为世界上最好的内容几乎都有英文版,当然其他语种也可以)、投资理财、舞蹈瑜伽、沟通演讲、摄影摄像、作曲编曲、一种乐器、一项体育运动都可以;
- 研究 2-3 个自己感兴趣或当今世界重要的议题。我自己这半年在研究的:全球大娱乐行业的融合与演进;世界央行与货币史;百年新闻机构的变化;逆境反转的公司都做对了什么;癌症治疗的发展等等。不论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有用」的都可以;
- 利用学习的基础技能,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活动制作 3–4 个「作品」,任何形式的都可以。可以写一个系列专题文章、制作几集 vlog、创作一个舞蹈或歌曲、进行一次分享或演讲等等。创作永远可以激发思考,输出总是可以促进输入,教给别人正是自己学习的最好方式;
- 做一次全面的体检,不只是器官类的,还有体能上的和心理上的。照顾好自己身体的薄弱环节,不管是颈椎腰椎、手腕膝盖、口腔眼睛;还是吃饭方式、运动习惯、作息规律;抑或情绪起伏、心理状态......等到一个不用太久的年纪你就会发现,人生大部分问题都是体力和心态的问题;
- 试着重新梳理一下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论是家人、伴侣还是朋友、甚至陌生人。思考一下自己想被怎样的人围绕,余生希望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自己有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时候最想分享给谁。想想自己不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想想自己恐惧和愤怒时指向的东西,也想想为什么自己值得被别人纳入他们的生活里;
- 最后,如果有机缘的话,感受一些神秘体验。但不用强求;
大多数人都是沿着惯性在向前走的,停下来——哪怕仅仅是短暂地停下来——对他们来说都简直无法想象。但如果你真的愿意花一年时间做好这些事,相信我,这会是你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选择。”
大概半年前我就设成了屏保,我告诉自己:等一个宇宙的信号。或许被封控在家的的那一周,就是信号来临的时刻。当我在那篇文章的最后发布时临时起意决定把“我的封控日记”改成《我的解放日记》,其实就代表我已经做好决定了。
我对这一年的工作爱恨交织,:这一年我点的外卖比过去3年都多;这一年我见到了梦想中的大厂的生活;这一年我见了具有高度自驱力和工作热情的同事,也认识了太多三四十岁未婚未育,人生也同样有另一番精彩的人。最重要的,这一年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我好像一直都在追求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我没办法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就是不行。我很清楚自己在现阶段完全不想稳定下来,不想要忙到没有边界的工作,也不想要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知道大家都说“年龄快30之后找工作结婚成家都会越来越限制”,我知道现在疫情经济形势不好,工作难找。但小时候没被规训成穿公主裙的乖乖女的我,现在仍然在试图逆着社会时钟,找到一条自己的路子,野蛮生长。
“那你到底想要干什么呢?”每个人对离职的我都爱问这个问题,它很宽泛。
短期来说,我想干的很多很多,我列了长长的一大串:我想回去陪外婆种地,体会和泥土交融以土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本质的生活;我想去学冲浪,站在板上跟海浪一起漂;我想带妈妈去大理,她退休了,值得有一个更舒适更宽阔的生活;我想去其他国家看看,去看看不戴口罩不做核酸没有隔离的日子长什么样;我想和这个世界产生更多联结,再多体会一点更多元丰富更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周一垂头上班,周末苦逼加班,三天两检核酸。
很简单的原则就是,我觉得我的人生再也经不起疫情的耽搁了。我不能再一次又一次地“等疫情结束再去…”来规划我的生活。
长期来说:Unknown
我确实还在探索阶段,并且暂时还不觉得焦虑或紧张。毕竟这个世界有趣又好玩儿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不都试一试,我实在是不甘心不满足。
在跟妈妈讲我的决定的时候,我说从小至今我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小时候我不懂,稀里糊涂的以为是傻人有傻福,但大了我就越来越相信karma,相信人就是有福运的。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选择,结交什么样的朋友,都会引导有多少幸运星星降落到头上。
我真诚坚定地相信,我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幸运儿,不管会经历多少波折和苦难,上帝都会眷顾我,我会到达我想去的彼岸。所以不必太为我担心,我一定可以照顾好自己。
我在脱口秀,哦不对,演讲比赛的最后一段娓娓讲到:
随后我才真的明白了小时候学过佛罗斯特《未选择的路》那首诗里面的最后一段: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现在,我要去走那条未知的路了。
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放心大胆地让我往前走,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在等我。
我也相信,51岁的鬼哥,也会一如既往地健康平安,开心地穿越在各个丛林游山玩水,享乐人间。
那我们就各自保持优秀,
看看谁会过得更精彩。
迟来的生日快乐,爸爸。
顺颂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