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经验史》补记
看完第一个感觉:百闻不如一读!看过的性或者说同志研究,大家都一致地谈到福柯的《性史》(这本书翻译成性经验史),可以说是对性的一个突破性或极具颠覆性的研究了,也为巴特勒的性别表演打下基础
1.关于书名
英文版译名应该是the history of sexuality,而关于sexuality的中译名争论则有很多啦,性、性机制、性经验....起初还对这个书名的翻译存在一些疑惑,但看到后记说是直接从法文版翻译过来的也就偃旗息鼓了
2.看完第三卷与增补的第四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应证了之前看完前两卷的感受。
第一卷《认知的意志》提出的生命权力(以性机制为支点对肉体的规训和人口的调整)是被最广泛探讨的一点,也是目前出版的三卷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卷。这一卷主要集中在基督教的坦白与18、19世纪性科学对性的关注,尝试发现性话语的最初面貌。尤其是这一卷一开始,他对盛行的“性压抑”假说提出了质疑:性真的一直被压抑吗?是否在压抑之外有另一种可能?从基督教的坦白与性科学入手,福柯再一次呈现出权力是在不断的生产的观点。基督教要求人们坦白自己的罪恶,事无巨细:所有的体会、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梦境;性科学在诊断“异常”的时候也要求“病人”坦白:出现症状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这些坦白并没有压制性,而是源源不断地在生产性话语。但问题是,性话语既然被生产出来了,那为什么还是一个被压抑的状态?答案在于权力机制的转化:规范权力与生命权力。权力已经从对肉体的惩戒转向了对生命的关注,通过对肉体的训诫以及伴有近代科学的诞生的医学、人口学,权力以性为基点来控制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质量(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劳动力需要),并以此来衡量社会的健康与未来发展。
但从前言可以知道,在写完《认知的意志》之后,福柯调整了他的写作顺序,从六卷变为四卷,也就是《认知的意志》、《快感的享用》、《关注自我》、《肉体的忏悔》。他发现,性话语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于是《快感的享用》回到了雅典时期,《关注自我》则回到希腊-罗马时代。福柯发现,古代西方并没有性是罪恶的观念。相比起基督教的“性是罪”,雅典从对性或者说性快感主要从道德、伦理角度来看待的,因而强调通过自我控制或者说节制来达到一种真理与道德领袖的的境界。而这一时代的观点则带来了三种风格化的性行为实践:养生法,将过度的快感视为一种危险,将消耗人的生命力,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认为,过度的快感也会影响后代的道德。此外,性行为所产生的后代以及终将面临的死亡被视作是一种不朽的关系,后代将延续着你的生命。第二是家政法,这一风格化性实践中,是对家庭或者说婚姻中男女关系的关注。在婚姻关系中,这一时期,女人是被男人所支配的,婚姻是为了生育所服务,而快感可以存在于婚姻之外。在这一时期,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第三者”,但这并不是因为双方之间的忠诚,而是因为(性)节制在当时看来是一种道德的象征,节制是为了在城邦之中的威望和地位。此外,在这一时期,已婚男人与已婚女人发生关系将要受到惩罚,而与未婚则并不会。前者被视为是另一男人的所有物,而此举其实是冒犯了别人的“财产”。此外,这一时期也倡导对妻子的尊重。双方在婚姻中各司其职,男人将妻子培养为管理“家政”的助手,因而要尊重妻子、表示忠诚,而这种忠诚便是妻子在婚姻中地位的稳固。(伊索马利克的家政学)但相反,妻子需要节制则是因为其为男人的所有物。第三是男童,作为男同颇为追求的时代,也是许多著作中引用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盛行男童之爱。与和女人的婚姻不同,男童之爱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哲学家的道德实践形式。他们之间并不发生肉体关系,他们是精神的指引,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教导男童成为城邦中的新的一代(存在一定年龄差)。但是这些关系形式也并不涵盖所有类型,比如年龄差距、地位差别、随着时间流逝男童长大是否还维持这样一种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似乎存在着一个与现代关系形式相似的问题:被动还是主动?雅典爱的、崇尚的是一种男子气概,如果男童即便长大还热衷于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那他就是被鄙夷的、被耻笑的,因为他丧失了男子气概、变成了娘娘腔,是和女人一样被支配的人。此外,这一时期的男童之爱也止步于精神的共鸣?肉体的关系将是一种亵渎,是一种对真理的背叛。
《关注自我》来到了希腊-罗马时代,这一时代从到对真理与道德的关注转向了自我教化与生活艺术,这卷第二、三章集中描述了对自我的关注。但太哲学,没看懂。延续着上一卷的脉络,这章同样沿着养生学(身体)、家政学、男童展开。在养生法上,节制同样得到了推崇,但节制的原因不再是道德,而是“现在,他们被描述成人体及其功能完全虚弱的后果”。此外,也更为关注性活动展开适当的时刻与季节以更好地养育后代、保护身体。这一时代似乎出现了一种“病理学化”,但不同于18、19世纪的矫治,这一时代更关注的是调节。在家政学,或者说与女人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男人对女人的支配关系转变成一种共同体的双边关系,双方都要对对方负责,而不仅仅在与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婚姻具有了双重职能:生育与共同生活。而这一时期同样具有婚姻的“独占性”观点,而这种独占性也不是因为忠诚而是由于一种夫妻共体的双边关系的维护。而快感也没有从婚姻中被分离出来,而是被视为调节婚姻关系的方式。在男童上,可以说,与雅典时期的推崇相比,男童之爱似乎不再盛行了,取而代之的是与女人关系的强调。男童之爱被从无法进行自然的生育、缺乏快感、关系的短暂性(在男童成长以后结束)几个角度进行驳斥,但无论如何,这一时代仍旧没有将同性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罪”。福柯多次强调,基督教般的罪恶观是一种很晚近的发明。伴随着男童之爱的式微,一种新的性爱论产生了:注重贞洁的男女关系。似乎,从这种新关系中可以捕捉到后世基督教性罪恶论的影子。
福柯的一段话可能可以很好地总结这两个时代对性的认知的转变,“一方面,人们要求特别关注性实践、它对机体的影响、它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作业、它在成年男子与男童之间的关系中的价值和困难。但是当人们就此止步时,当人们对性的兴趣 趋强时,性活动很容易变得危险,并且可以损害到人们着手建立的自我关系。因而愈来愈有必要怀疑它和控制它,并且尽可能把它局限在婚姻关系之中”
还可以谈的一点或许可以是一些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者对福柯这部作品经常不满的一点:女同的身影何在?在第二卷中的男童之爱和家政学中,福柯简单地谈到过,女人与女人的关系被视为对男性权威与男子气概的冒犯,因为她们有一方承担了男性的主动角色。
无论如何,福柯在这本书中解构性身份的生产,给予了因为性身处社会边缘的人群一个新的可能,一个解放的可能。拿今天听的Eric Marty讲座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正是从这种新的认识论出发(福柯的),性的思想才是可能的......通过向我们开启一个有力的和解放的理性叙事,福柯将为这种争论提供一种激进的动力。通过赋予少数群体的身体实践一种挫败主导性规范的角色,他渴望将我们从一种二元模式中解放出来,在这种模式中,两性的生殖性对立同时把我们的身份和性取向规范在一种固定的二元模式上。”
ps:这个翻译.....第三卷是不是有点问题,总有些翻译的前后矛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