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晨
周日,继一周工作日之后的最后一个休息日。今天该如何度过,或者到了晚上自己回首这一天是充实的,愉快的,而非虚无的,遗憾的!这总归是一个问题。
早上8:30醒来,总以为睡的越久,才像个休息日,自己好像才不亏。而实际上,平常七点起床的我,此时强行入睡,延长自己的睡眠时间,头有点痛,身体对于时间的感知是略微不舒服的。
此时,应该考虑睡眠的目的,睡眠是为了使身体得到良好的恢复,应该尊重身体的规律,同时也要学会应用这个规律。如昨日看了一天的网络小说,用眼过度,就应该想到今天应该睡得过久,只是眼睛需要更多休息,而身体系统也仍是七点钟醒来。
只是通过与他人闲聊,知道他人睡眠晨起时间为9,10点,而徒生羡慕,不考虑自身的实际环境,这就不是实事求是,不是见路不走。
再说说,七点以后的时间,这段时间休息已足,更应考虑身心清净的功夫,很多事都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垒土”。一暴十寒是成不了事儿的,反而会因为急切的想要成事,榨干自己的生命力,搞的身心俱疲,属于有为,过分之道,做事应该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那般境界。一切看起来像水到渠成,功成自然的样子,这只是结果而非事情的原因,我们应该寻求达成此种结果的条件。否则就是着相了。
周六一日的网络小说,中间几次想要迷途知返,干点“正事”,却终究没有,荒度光阴的背后有几个条件,构成这样的结果。一,过去行为习惯的积累与继承,这是我之为我的基础,也是为什么可以由过去及现在的现状,知晓未来;二,无计划,想到哪里干哪里,正因为无计划,所以不知自己面对的工作量,大脑面对闲暇时间需要重新做下一步行动的计划。再加上人具有懒惰的惯性,大脑做行动的计划,最基础的是保持现在的状态,改变为新事物。
正如昨日,阅读网络小说是不费脑,继续拖延,而另一个选择是梳理工作任务。那当然是保持原有状态了。大脑的机制,也算是中庸中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缺乏尝试,很多事情属于那种万事开头难那种,一旦开始了后面是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痛苦,而脑子也认为事物在从事过程中保持与开始一样的难受,这事不符合实际的。
今日若想度过的有意义,就要凑齐有意义的条件。早上心血来潮的记笔记,也是受了昨日豆友分享写作经验的影响,说要随时随地写,晨起半小时写,不拘话题,可以是梦,感受什么的。一味地搬照是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的。他人成功的经验,应该去分清哪些是一般条件,哪些是关键条件。他的经验,早上写不重要,长期的写,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