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时记录下的内容
查看话题 >书影音 | 生命在时代里浮沉,在岁月里流淌《人生七年》《下沉年代》

英国
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实类纪录片,每隔七年,对十四个来自英国的不同阶级的人进行采访记录,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从1964年他们的7岁,到2019年他们的63岁。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看到一群孩童的成长和变老,生命的长卷缓缓拉开,娓娓道来,感受他们生活的起伏,感受生命的意义。 7岁,1964年,已是有人可爱有人成熟有人可怜。 14岁,1970年,都是长相奇奇怪怪的年龄,有着叛逆憧憬 。 21岁,1977年,知识改变命运的定格年纪,如果这时候上了大学,那未来不会太夸张。分水岭就此拉开 。 28岁,1984年,该步入婚姻的年纪,大多数都走在人生正常的轨迹上,工人阶级早婚,多孩。知识分子恋爱,探讨着生育和事业的平衡,高阶人士步入事业正规,人生地位的又一次夯实。 35岁,1991年,在英国人的脸上更加快地显现出年龄。小猴子Tony他始终无法重视教育,子女也很难摆脱固有的阶级,在家庭里也不是个好丈夫。工人阶级三个女生两个离婚当上了单亲妈妈,生活艰难,阶级跨越更难。上流社会人士John参加采访只是为了更好的助力其宣传保加利亚的困境,但也让我们窥见他漂亮的妻子和顺遂的事业。中产阶级还在奋斗,工人阶级在挣扎,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生病人士,仿佛很难看到希望。 42岁,1998年,其实从大学那个时间段,很多人生的阶层就定了。大耳朵Bruce太善良了,收留大高个尼尔,也终究娶到了贤妻。Suzy曾经叛逆但是良好的家世和好丈夫让她越来越平和和幸福。黑人西蒙生了好多孩子离婚了又生了。 49岁,2005年,大耳朵Bruce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他值得。美国教授尼克离婚又再婚了,感觉也很幸福。 56岁,2012年,真没想到彼得从大学之后就退出了节目录制是因为政治观点被攻击,回归了真好,这么文艺还很帅。56岁,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事业生活一切都慢慢流淌了。三个东区的女生,有一个老得太快了,满脸写满了沧桑。 63岁,2019年,大家变化都不大了,果然二三十岁决定人生轨迹,加油青年 。 纪录片的拍摄还在继续,期待2026年他们的70岁。
《人生七年》可以窥见不同阶级的英国人在1964年至今的生活,影像带来的真实感让人更易感同身受。 《下沉年代》则是讲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美国人在1978年-2012年的生活,在制造业的衰落中求生,在金融危机中挣扎,在社会的变迁中浮沉。
好书推荐
《下沉年代》
--乔治·帕克

下沉年代的作者乔治·帕克,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记者,自2003年期连续十五年担任《纽约客》专职作者。 本书讲述一个个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下的生存、挣扎、职业进程以及生活方式。现代化进程中,美国在“下沉”或者说是经历转型期,而这不仅仅只会发生在美国,可能是任何国家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经的一环,时代的浪潮会将我们中国推向哪里并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从书中窥见已发生的美国下沉年代。 这本书有两种阅读方式,一种是跟着时间线阅读,一种是追随者目标人物的故事线阅读。我选择了第二种。 (以下内容包含关键情节透露)我是在读完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之后读的《下沉年代》。完全没想到第一个读完的故事是塔米·托马斯。她母亲吸毒,祖母很勤劳打扫富人的房屋抚养她,在逐渐衰败扬斯顿成长生活的黑人女性。在读到2008、2010、2012年的部分里,奥巴马大选的情节出现了,之前是站在第一夫人的旁边看奥巴马大选对他们小家生活的影响,看到奥巴马推行帮助黑人的新政,米歇尔在白宫开垦菜地,在塔米的故事里,仿佛是一个对面视角的呼应,他们正是支持奥巴马,且真真正正做出改变的人,他们在破败的街区开垦菜园,改善商店的食物,努力统计需要拆除的空置房屋,替需要找工作的人发声。可以看到奥巴马政府对塔米个人生活的改变,她作为一个社会公益组织的员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家乡。 产业的转移带来了工作岗位的极具减少,从而更加重了吸毒、犯罪的猖狂和多数人的逃离。失业也就在十年间,一转眼我工作5年了,是否能一辈子做这个职业我还不知道,中国和平还不到百年,大规模的兴建时代虽已过去,但物流仓储尤其是冷链设施始终是需要再建的,但也许,十年也就可以完全搭建完善了。塔米的扬斯敦那么多空置房屋需要拆除,我们几年后会遇到这种情况吗?我觉得有可能,尤其在贫困的小县城,产业都没有了,人们都逃离了,住房就只会浪费土地,而拆除又将是一个新兴的工种吧。 第二个故事我读的是迪恩·普莱斯,一个烟草农民的下一代,可以说一直致力于廉价柴油,最开始经营一个开车休息站、餐馆,曾经一时成功的办了红桦能源公司,直到四十多岁在申请个人破产后,还在致力于用餐馆里的废油提炼出供给学校校车的燃料,再晋升到种植油菜籽,使得贫穷的小镇自给自足,不把大把的资金都流失到富人口袋里。他是一个红脖?也不是,他有学识,且坚持深耕在一个行业,开个破车给各个县里的人讲他的愿景。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在我看来是个成功的人,至少是成功过的人。 第三个故事我读的是杰夫·康诺顿,一个在华盛顿政坛奋斗的人,他曾充满热忱地追随拜登,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职业生涯里看到拜登早期的政治生涯,而当拜登担任副总统时,他决定离开华盛顿。在他离开前的一次发言中说:金融危机的核心是存在欺诈,而执法部门的反应没有对金融欺诈造成有效的威慑,联邦执法机构不足以检测欺诈和操纵,华尔街本身应该关心这一切。财富为他们的权力锦上添花,权力令他们的财富不断膨胀,康诺顿意识到美国的“政府已被金融精英接管”,他挣扎过,但却无力改变,他选择离开。 继而读了很多篇幅极短的小故事,全世界最富有的黑人女性奥普拉·温弗瑞;酒鬼作家雷蒙德·卡夫;沃尔玛的创始人,零售巨头山姆·沃尔顿的发家历程,个人的富裕毫不顾忌小城镇零售业的凋敝;军人亦是美国国务卿的科林·鲍威尔这个大半生都在华尔街度过的政府官员,试图把自己和华尔街利益与美国利益相协调,最后在华盛顿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上落荒而逃…这些有些名气且一定程度算是成功的人物小记被浅浅写过,穿插在宏大的时间线里,让美国故事更多元和丰满,他们的成功可能是时代造就的,同时也改变着时代。
在坦帕,房地产的崩溃让曾想在房地产投机或外来的底层接盘侠陷入无法爬出的泥谭,他们的困苦挣扎有谁能看到,又有谁来为此买单。
读到硅谷这篇,倍感熟悉,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出现--PayPal合伙人们。彼得·蒂尔奉上让人心潮澎湃的创业故事,而后他成功转型为技术投资者,投入Facebook的五十万美元套现超过十亿美元。他创立的全球宏观基金克莱瑞姆资本管理公司也做得很好,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资本在六年内增长了七百倍!他获得过巨大的成功,而后在金融市场崩溃中损失惨重。最好笑的是,他最终致力于治愈衰老,这跟古代中国祖先练长生不老丹如出一辙。 下沉年代记录了世间万象,人物是真实的,事件是真实且残酷的,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串联成一段丰富的史诗,拓宽我们认知的世界。
在大时代的浪潮里,每个生命是那么的渺小,在每个人的人生进程中,每个选择对自己对家庭来说又是那么的掷地有声。 而在历史的特殊时期,每个人的选择权、生活方式又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瘟疫里求得一丝生机和一份安稳在任何时代都是相似的。《鼠疫》与《人生七年》和《下沉年代》不同,不属于纪实类,但虽是小说,确也感真实非常。鼠疫作者出生于1913年,百年前与百年后哪有不同,在短暂的百年里,似乎什么都变了又什么都没有变。
好书推荐
《鼠疫》
--阿尔贝·加繆

在历史的洪流中,无数的情景重现又重现,我们却无力改变。世界之大,终需我们探索向前。
小说发生在如此遥远的城市,在如此遥远的年代,瘟疫的情形,与我们现如今,是那么的相似。封城,医疗资源紧张,医者仁心又避免不了疲累,百姓的慌张,情绪波动,有些人挺身而出当志愿者,有些人想尽办法逃离,有些人趁机投机倒把,食物短缺,价格波动,快速传播的真假消息,有艺术的新闻发布,病人的挣扎,隔离点的困境,有些职业的人收入困难,有些人投身危险谋生,有些人挥金如土,哈,真是天下无新事,尽在历史中。
疫情同样的有些征兆但又突然蔓延,也希望新冠能在某个时间点,突然消失,还给我们一个自由的世界,那会儿,也会有人人平等的狂欢瞬间。
往期特辑书影音|爱尔兰 | Normal people书影音|RHYE 书影音|故事很长-脚步泥泞 旋律纯净 文章原创,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小蝌蚪,并注明出处。

Vision Channel
光与影的直白
字里行间的含蓄
是恰到好处的时光机